近日,在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大巖垌村大巖垌屯,村民韋貴義高興地打開家里的水龍頭,向小編展示大巖垌的生活用水。水注入下方的水缸里,清澈見底。韋貴義看著白色的水花,說起這些年大巖垌的“水故事”,她的喜悅與感激溢于言表:“非常感謝工作隊!現在我們用水再也不愁了!”
韋貴義說的工作隊,是大巖垌村的駐村工作隊,自推進鄉村振興駐村以來一直堅守至今。來自國家統計局柳州調查隊的胡琰彬就是其中一員。
左一覃萬瑄 左二胡琰彬 右一潘達
胡琰彬說,自2021年4月進駐大巖垌村,他已連任兩屆駐村工作隊員,與覃萬瑄、潘達一起在大巖垌村堅守了四個年頭。感同身受下,他們對大巖垌的“吃水難”問題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村民們一樣,他們也迫切希望能解決這個已困擾數代大巖垌村民的“老大難”問題。
大巖垌村,曾是自治區深度貧困村,自古以來靠天吃水,全村沒有一處長期有效水源。雖然每個屯后續都新建有儲水柜,但靠天吃水的現狀未徹底改變,雨季靠存雨水,旱季則依靠政府送水進村保障生活。要推進鄉村振興,于大巖垌村而言,首當其沖是解決村民的飲水問題。
最初,胡琰彬他們也曾嘗試打井取水,聯系鉆井隊下鉆地底200多米至巖層,都未能找到有效水源。接連打了兩口井,尋水無果,他們只能放棄打井取水。山里沒水,那就要想辦法把山外的水引進來。通過胡琰彬等人的積極匯報和爭取,2022年,200多萬元的整村飲水工程項目獲得立項,并于當年8月開始施工。
經過3個月的努力,沿著進村道路鋪設長達8公里的水管,通過三級水泵站的接力加壓,龍美集鎮上的自來水接管連通到村,徹底解決了大巖垌村大巖垌屯、覃洋垌屯、茶垌屯、黃茅梯屯4個屯的飲水安全問題。
“以前每年秋冬季,我每天都要騎著摩托車跑4趟山外去拉水,每趟只能拉回200斤水……”在覃洋垌屯,多年來發展肉牛、肉豬和山羊養殖的村民梁愛富回憶起當年的艱辛,仍唏噓不已。現在,有了穩定的水源供應,他再也不必為牲畜無水可喝發愁了。
幾年來,胡琰彬他們協同村“兩委”積極爭取,為大巖垌村新增了21盞太陽能路燈,擴寬了11處道路會車點,建設便民小廣場2處,爭取項目費用超22萬元。
再過一段時間,胡琰彬就要結束駐村工作,回原單位工作了。說起自己駐村幾年的經歷,他直言有遺憾也有開心。遺憾的是,工作隊一直想爭取修一條長1公里左右的三家屯通往長垌底的道路,這條路一旦修好,不但大巖垌村各個屯能相連相通,而且,還大大縮短了上富村到龍美集鎮的距離。但由于種種原因,這條路的建設直至他服務期滿也未能完成。不過,這幾年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村里的便民設施不斷完善,生活環境也得到一定改善,這又讓他感到比較欣慰。他說,希望大巖垌的村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生活蒸蒸日上,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
以上內容為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公眾號原創作品,版權屬柳城縣融媒體中心所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主管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圖文來源:雷昕 韋成成 林宏毅
值班編輯:凌詩
責任編輯:韋曉平
值班總編:馮艷芳
責任監制:徐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