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頁面清空、應用商店下架、社交媒體停更數月......“618”大促前夕,當各大電商平臺摩拳擦掌之時,曾經的跨境電商王者、阿里旗下跨境電商App考拉海購卻以一種近乎“靜默”的方式淡出公眾視野。
近期,有關跨境電商App“考拉海購”被全網下架的消息引發廣泛熱議。5月中旬,《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發現,在蘋果App Store、小米應用商店、vivo應用商店等多個平臺搜索考拉海購,均不見蹤影。記者進一步訪問考拉海購的官方網站,映入眼簾的是考拉海購黑卡海外旗艦店,盡管店鋪內商品展示清晰有序,但當點擊任意商品時,頁面卻會自動跳轉至天貓國際的相關頁面......
考拉海購的前身是網易考拉,于2015年公測上線,彼時國內跨境電商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憑借網易的資本背書和“自營直采”模式,網易考拉迅速崛起為行業標桿。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其以27.7%的市場份額力壓天貓國際,穩坐頭把交椅。網易CEO丁磊曾豪言:“要通過考拉再造一個網易。”
轉折發生在2019年,阿里巴巴以20億美元(約合140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將其納入麾下,這場當時被視為“強強聯合”的并購,卻成為考拉海購命運的轉折點。之后,隨著阿里內部戰略調整,考拉海購意外開啟了衰退周期。“考拉海購這場‘靜默式退場’并非毫無征兆。”一位跨境電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據我所知,早在兩年多前,考拉的產品、技術只做維護,不再升級了,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撤退策略,與當年轟轟烈烈的入場形成鮮明對比。”
從行業第一到全網下架
“年前就發現不對勁,購物車里的東西全下架了,之前的訂單商品也下架了,旗艦店自營店都沒有了,而且登陸賬號發現居然鏈接到了淘寶。”作為考拉海購多年的忠實用戶,張正(化名)早在今年年初就察覺到了平臺的異常,“當時還以為是平臺被收購后的正常調整,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全線關停。”
另一位用戶李易(化名)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今天無意中點開手機里塵封已久的考拉海購App,映入眼簾的只有一片空白和‘網絡環境較差’的提示。”盡管早已不在該平臺購物,出于習慣她還是反復切換網絡嘗試連接,最終在小紅書看到其他用戶的反饋才確認: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跨境電商平臺已經全網下架了。
沒有人能預料到,曾經穩坐跨境電商頭把交椅的考拉海購,會在歷經十年浮沉后,以如此悄無聲息的方式黯然退場。
2015年1月,網易考拉海購正式成立,主打自營直采模式。一年后,平臺更名為“網易考拉”。丁磊曾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豪言:“希望未來三到五年,網易考拉能達到500億至1000億規模,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
當時,網易的電商業務由兩大板塊構成:主營跨境電商的網易考拉和主打工廠直銷的網易嚴選。2019年1月,考拉在杭州湖濱銀泰開出首家線下旗艦店,并計劃年內再拓展15家門店。然而,同年6月,網易與阿里巴巴同時宣布,阿里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考拉,并更名為“考拉海購”。交易完成后,時任天貓進出口事業群總經理的劉鵬兼任考拉CEO,并承諾品牌保持獨立運營。
這場收購背后,是兩大巨頭的市場博弈。艾媒咨詢《2019Q1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網易考拉以27.5%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天貓國際則以25%緊隨其后,二者合計占據跨境電商半壁江山。
公開資料顯示,并入阿里后,考拉在供應鏈、技術及數據層面與集團實現協同,但仍保持前端運營的獨立性。2020年8月,阿里推動考拉轉型會員電商,平臺不拒絕非會員下單,最核心的會員權益是所有的產品都有會員價,會員價在正價基礎上有至少4%以上的折扣。
然而,2021年10月,手機天貓事業部和考拉海購事業部合并組成FC事業部,從屬于同期新組建的B2C零售事業群。據《晚點LatePost》報道,至2022年7月,考拉團隊已從400余人銳減至不足20人,業務收縮至母嬰、美妝等垂直品類,技術更新陷入停滯。
網經社旗下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DATA.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考拉海購”共獲得11次消費評級,均為“不建議下單”評級。其顯示,“考拉海購”存在問題主要為退款問題(28.571%)、任意罰款(14.286%)、凍結商家資金(14.286%)、售后服務(14.286%)、網絡售假(14.286%)、退換貨難(14.286%)。
跨境電商生存法則之變
“阿里最初計劃保留考拉獨立運營,但逐步將核心團隊并入天貓國際體系,導致考拉品牌定位模糊。”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看來,被阿里收購后,考拉海購的供應鏈、用戶群導入天貓國際,天貓國際日漸壯大,逐漸“吞并”了考拉海購的業務。加上阿里近年來在加速剝離非核心資產、加強資源整合,考拉海購APP的下架符合這一戰略邏輯。
莫岱青進一步分析稱,考拉海購以“官方自營、全球直采”為核心模式,但未能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尤其是消費者對“低價為王”的需求。平臺SKU數量銳減,商品豐富度不足,難以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另外,考拉海購并入阿里后,團隊縮編、產品和技術停滯,App版本更新緩慢,加上社交媒體停更,造成用戶流失。
記者留意到,考拉海購微博最近一次更新還停留在半年前的2024年11月。
行業環境的變化同樣不容忽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亦指出,隨著跨境貿易政策持續收緊,關稅結構調整、質檢標準升級等政策組合拳,大幅推高了合規運營成本,使得考拉依賴的“買手制”輕資產模式,在規模化監管要求下逐漸喪失靈活性與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拼多多、抖音等新興電商平臺憑借低價策略與流量生態迅速崛起,而考拉在阿里體系內未能獲得關鍵資源傾斜,用戶活躍度持續走低,最終從戰略業務淪為邊緣化存在”。
在郭濤看來,考拉海購的退場,不僅是個體企業的興衰,更是進口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范式轉換的縮影,標志著行業徹底告別了“流量紅利”時代,正式邁入“供應鏈精耕”新階段。
“當下進口跨境電商行業面臨四大核心挑戰:一是政策環境復雜多變,原產地規則調整、數據跨境流動監管等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增加;二是供應鏈結構“去中心化”趨勢顯著,海外品牌紛紛自建渠道,不斷削弱平臺議價能力。”郭濤分析稱,三是消費市場呈現深度分層,下沉市場被低價平臺快速搶占,高端市場則對定制化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四是物流履約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小眾品類難以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成本優化,“未來行業競爭的勝負手,將取決于企業能否構建覆蓋選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終端服務的全鏈路把控能力,單純依賴流量驅動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