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城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楊敏是同事眼中分秒必爭的“全能手”;而在田間地頭、社區學校,她又化身為用《最炫民族風》教心肺復蘇的“急救科普達人”。從病床前的貼心照護到街巷里的通俗科普,從帶領團隊突破技術瓶頸到培養年輕護士成長,楊敏用行動詮釋著護理工作的雙重使命。
2014年,楊敏還只是柳城縣中醫醫院的一名護士,在巡視病房時,發現一位患有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張阿婆總是唉聲嘆氣,而且食欲不振。得知老人因擔心拖累家人而郁郁寡歡,楊敏每天抽空陪她聊天:“現在醫保報銷比例高,慢病申請后買藥更便宜……”在楊敏持續疏導與照料下,張阿婆不僅康復出院,還能種菜貼補家用,重拾生活信心。
這份對患者的共情源于楊敏曾經的經歷,她的父親因患病晚期臥床不起,生命的最后時刻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她眼含淚光的說“當時爸爸生了褥瘡,都已經深到骨頭里了,極為痛苦。”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她和家人深刻認識到護理的重要性,后來楊敏的姐姐成為了一名醫生,而楊敏則成為了一名護士。
2024年5月,由于工作能力出眾,楊敏調任柳城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當年7月,一位77歲的男性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倒在路邊,楊敏和同事趕到現場后,立即向派出所請求幫助,尋找患者家屬。
于是,一方面楊敏抓緊與家屬聯系,一方面立刻向上級請示。經得家屬和上級指導專家同意后,楊敏立刻為患者使用藥物為患者進行治療,最終患者在一個月后康復出院,并為楊敏和同事們送上錦旗。
作為護士長,楊敏也十分注重年輕護士的培養,與柳州市中醫醫院下派的指導老師開展每日創傷、胸痛等演訓,每天模擬不同的緊急情況進行處理,讓年輕護士都能立即針對不同的傷病情做出處理。2024年楊敏帶領護理團隊17次下沉到醫共體衛生院進行創傷、胸痛救治單元建設指導;多次組織柳城縣中醫醫院全院職工心肺復蘇培訓考核;主導急救應急演練超30次,提升團隊應急響應能力。
除了臨床工作,楊敏還致力于急救知識的普及。這17年里,楊敏的腳步遍及柳城縣各個鄉鎮村屯,她積極帶領護理團隊深入社區、學校、農村開展急救科普知識“五進活動”。面對群眾的不理解,楊敏繞開血管硬化、骨骼退化等等專業名詞和群眾解釋,“如果吃東西太咸久了,骨頭就會脆,一摔跤就容易骨折。”同時,她還會教授群眾一些簡單易上手的養生食譜,防病于未然。
為了讓群眾更容易理解,她甚至將心肺復蘇的急救步驟編進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風》的節奏里。“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楊敏說,跟著歌曲節奏按壓心臟,當唱完一句歌詞就捏住病人鼻子,往嘴里吹兩口氣,然后再按壓,這樣直觀的方法讓群眾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醫護人員到達之前進行力所能及的搶救,為病人爭取生的希望。楊敏表示,“寧可藥柜三尺塵,但愿世間無病人”,宣講這些醫療護理相關知識,也是為了群眾都能有一個好身體,能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17年過去,楊敏依舊奮戰在護理工作的第一線。在柳城縣中醫醫院急診科里,總能見到她忙碌的身影。2024年她參與搶救急危重癥患者近百例,急危重癥搶救監護實施率達100%。搶救成功率98.80%,無差錯事故發生,患者滿意度98%,用專業和溫情守護患者健康,以實際行動詮釋“生命至上 分秒必爭”的職業信念,成為同事眼里的“全能手”、患者眼里的“貼心人”。
以上內容為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公眾號原創作品,版權屬柳城縣融媒體中心所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主管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圖文來源:鄧濤
值班編輯:凌詩
責任編輯:韋曉平
值班總編:馮艷芳
責任監制:徐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