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重慶市長壽區公安局桃源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目標,持續推動派出所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優化基層社會治理,促進各項公安工作深入開展,走出一條基層警務現代化治理新路徑,切實提升轄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黨建為引領 鑄就忠誠警魂
桃源派出所黨支部自2023年6月成立以來,始終把黨建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黨建帶隊建、以黨務促警務,堅持從嚴從實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切實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通過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第一議題”等制度,創新“三結合”學習法,將政治理論與警務實戰深度融合,老黨員與新民警結成15個“青藍對子”,在調解現場、處警一線開展實戰教學。2024年開展的“警心向黨”主題活動中,7名青年民警在處突演練中火線遞交入黨申請書,讓黨旗在警務改革的浪潮中獵獵飄揚。矛盾不上交,構建多元化解新格局
矛盾不上交 構建多元化解新格局
傍晚的菩提山景區廣場,悠揚的音樂聲中,數十位居民翩翩起舞。而在半年前,這些壩壩舞愛好者還因噪音問題與周邊住戶劍拔弩張。社區民警李政記憶猶新:“連續接到23起投訴,雙方甚至發生過肢體沖突。”派出所迅速啟動多元調解機制,聯合社區干部、物業人員和駐所調解員,組織5輪“圓桌會議”,最終促成雙方各退一步:舞隊遷移至景區廣場,音響音量限定在60分貝以下,社區還協調物業加裝隔音綠植。
這場“廣場風波”的化解,正是派出所構建的“警調銜接”機制的縮影——3名專職調解員駐所辦公,與司法、民政等部門建立分級調解清單,通過“分流移交+聯席會商”模式,讓1000余起矛盾糾紛消弭于萌芽。
平安不出事 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桃源派出所結合轄區小區多、景區多、學校多、重點場所多等實際,進一步調整優化“兩隊一室”新型警務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社區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提升服務群眾、治安要素掌控、社區安全防范、打擊違法犯罪能力水平。
所內綜合指揮室集指揮調度、視頻巡查、執法監督、窗口服務、綜合管理等多種職能于一體,24小時不間斷助力轄區平安;社區警務隊積極發動轄區企事業單位、熱心群眾等成立義務巡邏隊,通過常態化的巡邏防控,最大限度編織治安防控網,切實防范違法犯罪現行發生,增強群眾的安全感。與轄區高校聯合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由社區民警擔任學校宣教員,開展反詐、禁毒等宣傳工作,協助做好涉高校案件偵辦;案件辦理隊依據智慧警務平臺,實現對各類警務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應用,針對轄區高發警情開展專業化打擊,快速偵破與群眾利益相關的案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服務不缺位 “小窗口”拓寬前沿陣地
桃源派出所時刻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始終秉持“服務不缺位”的核心理念,將戶籍窗口、值班室作為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不斷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質量,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
為解決群眾辦理戶籍業務時可能面臨的繁瑣流程問題,桃源派出所全面梳理業務流程,精簡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嚴格落實“一站式”服務,實行預約辦理、上門辦證,為群眾提供快捷、高效、優質的戶政服務。對于一些緊急事項,開辟“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優先辦理,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戶籍民警主動提供上門服務,將戶籍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讓服務更有溫度。
值班室作為處理突發事件的前沿“哨所”,每日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接受群眾各類求助。桃源派出所通過加強對值班室人員的業務知識、溝通技巧等培訓,全面提升值班室人員的業務能力、服務意識,以更加專業、熱情的態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以來,桃源派出所值班室共接受處理群眾各類求助約1200余件,收到群眾贈送錦旗10余幅,讓“小窗口”成為群眾心中的“暖心窗”,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