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連比亞迪都沒想到,一個平平無奇的擋位設計也能被吐槽。
博主“熊仔數碼”在社交平臺發文吐槽,“比亞迪的擋位設計有點反常規,原因是 R 倒擋在前,D 前進擋打在后,開了快 5 個月依舊沒能完全適應過來”,差點因為掛錯擋位而撞墻。
不僅如此,類似的內容也出現在其他博主上,面對逐漸發酵的輿論環境,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聲明,“這就是典型的黑公關行為”,并直言絕不姑息。
截至發稿前,發文吐槽的相關博主已經注銷社交賬號。
截圖:微博@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
暫且不說“開了 5 個月依舊沒能完全適應過來”所代表的駕駛水平高低,“前 R 后 D”的擋位設計本就是行業慣例,你能說出口的傳統汽車品牌都采用類似的設計,作為自媒體博主,僅抨擊比亞迪就有濃厚的黑稿意味。
如果這位博主是以比亞迪車主的身份來吐槽,整件事顯得更滑稽。
汽車是大宗消費品,博主在買車之前的試駕過程就應該注意到“前 R 后 D”的擋位設計不順手,即便如此還要買來折磨近半年的時間,這點確實很難理解。
不僅是“前 R 后 D”,這些設計慣例也被吐槽
為何“前 R 后 D”的擋位設計能夠成為行業慣例?這當中與歷史、安全性、人機工程學都有著密切聯系。
早年間的汽車基本采用手動變速箱,在倒車時需要更小的速度和更大的扭矩輸出,因此倒車擋被設計在更靠近變速箱的前置位,駕駛者更換擋位時會更輕松。直到后面推出自動變速箱之后,擋位設計還是延續了早期手動變速箱的設計慣例。
更重要的是,擋位之所以設計成“前 R 后 D”,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和便利。
駕駛者在倒車時需要頻繁觀察后視鏡和車輛周圍的情況,“前 R”設計需要一個向前撥動擋桿的動作,這個動作本身可以提醒駕駛者要關注車輛后方的交通狀況。
此外,“前 R 后 D”的擋位設計還存在兩個方面的便利性:
駕駛者在需要倒車時普遍會從 P 擋、 N 擋切換到 R 擋,不會出現大幅度移動手臂的動作,更輕易準確地掛入倒車擋。
車輛能夠行駛必然需要掛上 D 擋,而“后 D”的擋位設計,駕駛者只需要往后拉到底就能掛上 D 擋,動作操作連貫更方便盲操作,減少操作失誤的概率和不必要的時間延誤。
那么,為什么“前 R 后 D”的擋位設計突然被吐槽?歸根到底是因為特斯拉劃屏換擋設計出現了。
圖源:電車通攝制
以特斯拉為主的劃屏換擋設計是從車頂視角出發,往前滑動就是掛上前進擋,反之掛上倒擋,與傳統的掛擋方式完全相反。
老實說,電車通此前試駕過特斯拉、極越旗下車型的劃屏換擋,第一次體驗時確實帶來不少新鮮感,但總有一種“不知道有沒有掛上擋”的感覺,車機屏幕還要對劃動的手感有一定要求,還得需要仔細聽掛擋的聲音或者看儀表盤的擋位信息來確認。
暫且不說這樣的設計好不好,但“前 R 后 D”的擋位設計居然能成為某些“媒體老濕”抹黑比亞迪的切入口,最終只是淪為尬黑的小丑。
圖源:智己汽車官方
除此之外,不少新勢力車型的設計也被用戶吐槽,比如半幅式方向盤、隱藏式門把手、全景天幕等等,迄今為止仍是汽車設計的輿論風暴中心。
當然,設計審美和用車需求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實在接受不了那些另類設計,大不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但互踩、尬黑不會為車市的發展帶來一絲正向反饋。
“黑公關”、“黑媒體”目標直指“保護費”
“黑公關”“黑媒體”之所以會誕生,根本原因是更快地獲得利益。
如今網絡信息的渠道非常豐富,“以量取勝”的網絡水軍能為品牌、媒體貢獻的影響力變得有限,而前面提到的“黑公關”,雖然規模相比網絡水軍小很多,但本身擁有一定的粉絲積累,其帶來的影響力反而不可估量。
與此同時,相比理性的、客觀公正的聲音,“尬黑”“二極管”等言論更容易吸引讀者評論,不僅吸引支持派和反對派留言,還能引發兩個派別之間的爭議,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拉動整個內容的流量。
當然,“黑公關”“黑媒體”最主要的目標是,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恰上車企的飯。
圖源:小米汽車官方
還記得,小米 SU7 上市之后的熱度居高不下,不少媒體圍繞小米 SU7 進行各個領域的測評和解讀,而其中一位名為“原來是翔翔啊”的平臺博主,直接對小米 SU7 和極氪 007 進行碰撞測試。
測試結果是車輛碰撞之后負責供電的小電瓶直接損壞,導致小米 SU7 斷電、無法呼出求救電話、車門無法打開等極端后果。視頻發布之后,小米汽車出面一一解釋視頻中碰撞后出現的異常現象的原因,而且造成的傳播影響非常大,平臺博主及其同伙多人因涉嫌惡意抹黑小米汽車商業信譽、商品聲譽,已經被依法緝拿歸案。
這樣的不公正評測,本以為會直指碰撞測試的另一位當事人,但沒想到極氪多次聲明未與任何個人或機構合作此類測試。說白了,這位平臺博主自己花錢做了一場不公平的碰撞測試。
這位平臺博主的目的是什么顯而易見,極氪 007 的碰撞結果沒問題,平臺博主可以用這樣的案例找極氪索要更多資源,同樣,平臺博主也可以憑借“小米 SU7 碰撞后不利于救援”的結果,向品牌索要“保護費”,而且小米 SU7 的熱度夠高,即便拿不到“保護費”也能賺一波流量。
公正、理性,才是化解“企媒矛盾”的正確之道
進行自媒體時代,成為內容創作者的門檻逐步降低,汽車平臺內容難免會魚龍混雜,有些車媒為了爭奪流量,有可能會黑車企。
電車通留意到,從 2023 年開始,反水軍、反“黑媒體”“黑公關”的聲音越來越大,中汽協聯合多家車企簽訂“關于抵制汽車行業網絡水軍的聯合倡議”。2023 年 8 月 1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當中就提到打擊自媒體造謠抹黑民營企業的相關事項。
圖源:長城汽車官方
不僅如此,車企起訴自媒體的次數逐漸增多,比如近期爭議很大的汽車風洞測試,阿維塔花了一大筆錢搞了風洞測試直播來自證清白,同時起訴相關自媒體博主,并向其索賠 1000 萬元,而比亞迪、長城等企業更是大手筆,直接給黑公關線索提供者最高百萬元級別的獎勵,甚至還專門上線了網絡舉報中心。
今時不同往日,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車市存活下來的企業,必然會有些真本事,通過造謠的方式已經不可能向車企索要到資源。
車企與車媒確實存在深厚的合作關系,為了豐富內容和生存,車評不會消失,車企也需要渠道來傳播產品。媒體向車企索要資源無可厚非,但無論內容屬性無論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都要建立在理性客觀的事實的基礎上,否則最終面臨車企的索賠,甚至牢獄之災。
作為企業和消費者的主要介質,媒體唯有做到公平公正、理性客觀,并具備足夠豐富的汽車常識,才能在消費者和企業面前才有足夠的說服力。
(封面圖源:騰勢汽車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