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是皇家御用,現今是潮流單品,南京云錦和故宮博物院有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5月16日,“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南京云錦博物館《云錦里的故宮》特展亮相,南京云錦和北京故宮已一脈相承600年。現場,既有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藏織繡文物,也有南京云錦博物館復制的龍袍,還發布了文創新品。
南京云錦博物館館長簡名偉透露,明年,南京云錦博物館新館將建成啟用,云錦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承之路將進一步升華。
云錦與故宮,血脈親情600年
走進展廳,展柜里的云錦面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湖色地正“萬”字錦緞、綠地纏枝蓮妝花緞、鯉魚戲水金寶地、墨地織金靈芝鶴壽妝花緞等雖然歷經百年,但色澤依舊明艷,看上去高貴得很。這些面料,都是原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傳世珍品,也是云錦研究所的前身江寧織造府為清代皇家織造。
現場,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介紹,南京云錦和故宮博物院的關系可謂一脈傳承600年。
她說:“云錦、宋錦、蜀錦這三大錦都是為皇家和百官服務;其中,云錦只為皇家服務,只能為皇家御用。宮廷用品有四大用途,分別是上用、內用、賞用和百官用,上用即皇帝皇后使用,內用是皇宮中皇帝皇后之外的人用,賞用是皇帝賞賜用;百官用是朝廷官員們使用。而這四大用途中,只有云錦是上用。”
故宮博物院屹立600年,24位皇帝先后居住過,云錦博物館的前身江寧織造府織造的云錦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為紫禁城輸送云錦面料、龍袍等皇家用品。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并對外開放。在百年時間里守護著180多萬件文物,其中有18萬件為織繡品。陳麗華介紹:“18萬件織繡品中,當中許多龍袍、吉服、面料都是南京云錦。”故宮的賬本中,明代的妝花、織金、庫錦、庫緞,這些都是從南京進入故宮的;而云錦一詞出現在《天水冰山錄》中,這部書是明朝嚴嵩父子被抄家時的流水記錄。
共同守護,一次次復制讓文物“活”起來
南京云錦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一個是非遺技藝的沃土一個是文明的殿堂,雙方共同守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陳麗華表示,因為南京云錦和故宮的血脈親情,所以,1957年南京云錦研究所成立時,故宮博物院調撥了62件云錦珍品,原故宮織繡負責人曾特意到南京表達祝賀,并向研究所介紹了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歷代織物相關情況。1963年起,南京云錦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織繡組開始合作整理絲織文物,讓那些珍貴文物“活”起來,展示給公眾。幾十年來,南京云錦為故宮博物院復制了明黃色云龍紋妝花緞寶璽罩25件套、長春宮椅墊32件(套)、咸若館錦佛幡15件套、唐卡織金錦面料……這次展覽南京云錦博物館捧出了兩件龍袍復制品,明黃色地織五彩八寶金龍紋妝花緞吉服袍和石青八團云妝花緞龍袍。
南京云錦國家級傳承人周雙喜告訴記者,為故宮博物院復制文物的過程是一個云錦人充當“文物醫生”,望聞問切,讓文物復活的過程。他說,“2013年,我帶隊去故宮博物院幫復制明黃色云龍紋妝花緞寶璽罩,文物本身已經發白幾乎看不出顏色和紋飾。通過褶子判斷出紋飾和顏色,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復制出來。”
守正創新,未來會有更多的合作
一經一緯,織就錦繡山河。南京云錦如何走出深宮走進大眾?展覽中,《金鱗瑞相》發布。設計師高文芝介紹,作品靈感來源于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明代宮廷畫家繆輔創作的《魚藻圖》。畫面中,九條蝴蝶鯉躍而向上,追逐著一朵盛開的蓮花。她說:“蓮花與游魚和合共生,象征著年年有余,祈愿富足安康。”
陳麗華表示,云錦的妝花技藝是織錦中最高技藝的代表,這項“絕活”要代代傳承下去。所以在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的日子里,不僅要回顧往昔,更重要的是還要守正創新,在堅守傳統技藝的同時實現突破。在非遺大師們的帶領下,創作出人們喜歡、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
南京云錦博物館館長簡名偉透露,南京云錦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合作在未來將進一步得到升華。他說:“明年,南京云錦博物新館將建成使用,云錦博物館和故宮的交流合作將更進一步,更多來自故宮的云錦文物得到展示。”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胡玉梅/文 錢念秋/攝 錢念秋/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