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5月16日報道 《臺州宣言》后,吉利“刀刃向內”,大動作頻頻。
從整合幾何、雷達、翼真,到謀求極氪領克合并,再到合并極氪科技。吉利的戰略轉型,大刀闊斧,也迅速堅決。
“為什么這么快?時間不等人。”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一季度財報會上說到。
除了品牌整合,吉利也在推進組織架構、研發、采購、電池等一系列的深度整合,以期在變革時代重塑“內力”。
“我們要打造企業的長期價值。”
吉利年輕一代的高管,也被委以重用。今年3月,財務出身的80后戴慶,成為吉利控股集團首任輪值總裁。
在大整合的戰略下,戴慶的任命,是吉利對集團管理制度的革新和財務管控的重視,也是吉利培養年輕一代高管的表現。除了戴慶,吉利副總裁級別以上的80后高管還有淦家閱、鄭鑫和趙旸等。
合并后,吉利將下設銀河事業群和極氪事業群,同時提前公布合并后的領導班子:
李東輝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安聰慧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CEO,戴慶向其匯報工作;桂生悅仍擔任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行政總裁(CEO)及執行董事;淦家閱將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CEO,仍擔任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執行董事。
而整合后的吉利,也將力爭實現數以10億元的研發降本和幾十億元的采購降本目標,并力爭實現整體效益超5%,研發效率、管理效率及營銷效率達到15%-20%。
“接下來每個月,吉利的銷量都將創造歷史新高,我們有信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同時持續提高我們的盈利能力。”桂生悅說。根據吉利的銷量目標,2025年目標為271萬輛,其中新能源150萬輛。銀河沖擊百萬輛,領克32萬輛,極氪39萬輛。
“握指成拳”的吉利,發展勢頭很猛。
昨日,吉利汽車(0175.HK)發布超強一季度業績。營業收入725億,同比增25%;歸母凈利潤56.7億,同比大增264%,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同時,吉利汽車一季度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114億元,毛利率達15.8%。
銷量上,一季度吉利汽車銷量70.4萬輛,同比增長48%,創歷史新高,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其中,極氪、領克、銀河三大品牌合力推動新能源產品銷量達33.9萬輛,同比增長135%,同樣創歷史新高。
對于一季度的業績,桂生悅提到吉利在核心盈利能力上的提高。ROS從去年同期的2.7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4.8。
“這個水平應是中國最領先車企的盈利水平,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吉利汽車的綜合能力,以及從去年開始持續深度整合所體現出的成效。”
但在業績發布會上,桂生悅還著重講了目前的兩個不足,分別是出口和營銷、售后領域。
“出口總量沒有下滑,但也沒有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一季度,吉利出口銷量為9萬輛,同比增長2.2%,未跑贏行業增速。他分析原因稱,吉利對海外市場調研不足、反應慢,公司對出口支持不大,產品配置不夠本地化,新能源大眾產品不足等。
為此,吉利將調整海外銷售組織架構,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扭轉局面。“從接下去的每個月開始,我們的出口銷量就會得到提升。”
按照淦家閱的規劃,吉利將打造四個重點出口區域市場:
中東市場,沖擊中國品牌銷量第一,目標年銷5萬輛以上;東歐與泛歐市場,銷量目標為15-20萬輛;拉美市場爭取突破5萬輛;亞太市場,全年預計超10萬輛,一季度銷量已有2.8萬輛左右。
淦家閱表示,5月以后,吉利出口銷量目標是回到3萬臺以上,并在未來都實現月銷量的環比增長。根據此前規劃,吉利今年出口銷量目標為46.7萬輛車,同比增長12.5%。
另一個不足是營銷和售后服務,桂生悅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態勢復雜,吉利在新能源產品的營銷和售后服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我們要認真地學習別人的長處,適應中國汽車市場變化,及時作出改變,大幅提升營銷能力和售后服務能力。”
可以看到,吉利未來發展規劃非常清晰,謀求大整合的同時,還將著重彌補在出口、營銷售后的短板。
去年9月,在吉利夢開始的地方,吉利發布《臺州宣言》,標志著吉利從戰略擴張轉向戰略聚焦和整合。
吉利明確,將通過“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聚焦汽車主業,提升競爭力。
此后,吉利整合不斷。
從品牌來講,吉利想要解決的事兒,是厘清各板塊業務定位,減少利益沖突和重復投資。
一方面,幾何、翼真先后并入銀河,雷達并入吉利汽車,最后銀河獨立成品牌。
另一方面,極氪領克謀求合并,并在今年2月成立極氪科技集團。而今,在“一個吉利”戰略下,極氪科技集團也將并入吉利汽車。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吉利汽車只有改變過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亂的形象,進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資源凝聚成一個拳頭,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桂生悅說。
而極氪回歸吉利,戰略意義正是推動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協同,杜絕重復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打造長期價值。
合并后,吉利將形成統一管理架構,下設銀河事業群和極氪事業群。同時強化各品牌的差異化,打造四大品牌的生態圈。
極氪繼續定位在豪華、極致、科技;領克定位在潮流、運動、個性;銀河定位為高價值主流新能源品牌;中國星繼續聚焦節能化的燃油車、智能化燃油車維度。“今年年初,安總在哈爾濱發布了‘兩橫七縱’,未來將繼續圍繞著‘兩橫七縱’思路,繼續推進組織融合與組織效益。”淦家閱表示。
對于四大產品品牌的業務目標,淦家閱也十分明確——打造爆款。
“我們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上都要形成爆款能力,這種爆款能力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體系、一個方法論。這樣,未來持續打造各細分市場爆款產品的可行性就會越來越大。”
產品規劃上,除了剛剛上市的星耀8,在二季度末及三季度初,吉利將有兩個產品投放市場,四季度仍有1到2款產品擇機上市。“下周,銀河就有一款大型旗艦6座SUV將會在意大利米蘭首秀。”
從“買買買”到“合合合”,吉利正經歷成立來最徹底的自我革新。
對于為什么要將極氪合并到吉利,桂生悅也給予直接回應。大整合戰略下,吉利需要同一個管理架構。
過去一年多,吉利著手對SQE、供應鏈、中央研究院,以至領克并入極氪等方面進行整合。隨著整合深度和廣度的擴大,在對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方面的整合中,逐漸發展出現問題:
一是整合效率和整合溝通成本問題。雖是內部整合,但必須依法合規。整合牽涉到了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過程中,許多事情要通過各自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準,大大降低整合效率,延長整合進度,彼此溝通成本也非常高。
二是利益不一致。吉利和極氪各有員工激勵機制,所以各項整合工作表面可以完成,但實際運營中會出現各自為所在公司爭取利益傾斜的情況,這就會讓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也因此,多方考量后,吉利選擇徹底讓兩家公司整體合并,回歸“一個吉利”。
此前,吉利通過多品牌擴張實現規模躍升,但也帶來資源分散、重復投入的隱憂。而從“多生孩子好打架”到“握指成拳”,吉利正通過資本與組織重構,將分散的研發、供應鏈資源轉化為規模效應。
一季度的超強季報,一定程度印證了吉利戰略整合的短期成效。當變革時代的車企淘汰賽進入深水區,這場“刀刃向內”的革命,或許正是中國車企從“大”到“更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