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邵昀】
“澳大利亞拒絕加入特朗普對華貿易戰”,《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AFR)5月15日以此為題報道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日前接受其專訪時罕見拒絕了美方,公開表示澳大利亞將抵制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壓力,拒絕在貿易問題上聯合對華施壓。
據報道,法瑞爾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對澳大利亞而言,對華貿易要比對美貿易“重要10倍”。“我們不想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而是希望與中國開展更多的貿易往來,”他說,“我們將根據我們的國家利益,而不是根據美國人可能想要或不想要什么,來決定如何繼續與中國接觸。”
AFR指出,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度,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為2120億澳元,而對美出口額僅為370億澳元。
法瑞爾還說,澳大利亞政府并不急于向特朗普政府尋求關稅減免。他透露,5月3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塵埃落定后,澳大利亞駐美大使陸克文已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了會談,并提交了澳方修訂后的取消關稅提案。但是,澳大利亞政府“不會為了達成協議而達成協議”。
“只有在符合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我們才會簽署協議。我們希望達成一份好的協議,也做好了耐心等待的準備。”法瑞爾表示。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 視覺中國
作為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圍內廣征關稅措施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對美出口被征收10%的基準稅率。美國額外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統一征收的25%關稅,也影響著價值約10億澳元(約合6.3億美元)的澳大利亞鋼鋁產品。
AFR稱,剛剛率領工黨贏得大選、成功連任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預計將于下個月與特朗普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談,貿易問題必將成為談判焦點。有專家認為,特朗普政府屆時將向堪培拉施壓,要求其以某種形式削弱與中國的貿易和經濟聯系。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高級經濟顧問約翰·孔克爾(John Kunkel)稱,歷屆澳大利亞政府一直試圖將貿易與安全議題分開處理,以在美中之間維持平衡,但特朗普政府并非以同樣的視角看待澳中、澳美關系,“美國向我們提出要求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法瑞爾則在與AFR的采訪中,表現出對當前澳中關系改善成果的珍視。報道說,他強調,在澳大利亞工黨政府過去三年的努力下,澳中貿易已經有效復蘇。“我們已經穩定了兩國關系,我們花了三年時間才讓兩國關系恢復到應有的水平。”法瑞爾說。
近來,特朗普政府“不分敵友”的關稅亂拳,也將中澳貿易關系推得更近。4月28日,澳大利亞肉類工業委員會(AMIC)證實,有10家澳大利亞肉類企業日前首次獲準向中國出口綿羊肉和山羊肉。AMIC介紹,這是多年來澳大利亞羊肉輸入中國市場的最大規模擴張,“相當令人振奮”。
此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4月13日發現,中美關稅沖突也給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帶來機遇。澳大利亞肉類及畜牧業協會(MLA)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谷物飼養牛肉出口大幅增加,2月和3月對華出口量超過2萬噸,比去年同期暴漲近40%。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中美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達成重要共識后,全世界的目光落向了歐盟與美國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談判。
然而,盡管美歐貿易談判代表團已經舉行了三次會晤,但依舊收效甚微。一名了解談判情況的歐盟官員表示,歐盟并不是特朗普的優先選項,美方對談判也缺乏明確的目標,更像是在隨意編造故事。
更糟糕的是,在中美會談之后,特朗普轉頭就貿易問題猛批歐盟,并暗示對方“會向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加劇了雙方談判的不確定性。
中美日內瓦會談如何影響以及其他與美國面臨貿易談判的國家?在中美歐的貿易三角關系中,中國如何爭取主動、與歐洲聯手應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霸凌?觀察者網對話近日正在歐洲訪問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杰出教授黃靖帶來解讀。
【整理/觀察者網 郭涵】
觀察者網:結合過去一個半月以來歐盟同美國之間圍繞關稅開展的談判,這次中美在日內瓦談成的結果會不會對歐盟的立場產生影響?
黃靖:可以看到,歐盟一開始還是打算妥協的,當中像意大利等個別國家主動去找美國談判,但是后來發現妥協反被美國打臉。特朗普并不打算妥協,歐盟只好采取比較強硬的反制立場,至少沒有在談判中作出重大讓步。其實歷史上歐洲就貿易問題對美國的態度也比較強硬。
而歐盟之外的國家,比如英國,先同美國達成了協議,保留了10%的關稅,但英國本身對美國是貿易逆差。所以歐洲的基本態度是,一開始表達了希望妥協的意思,但在美國不買賬后,他們擺出了不妥協的立場。
當然歐盟采取強硬立場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歐盟同美國之間有其他過節。特朗普政府公開支持歐洲的右翼反對黨,對于馮德萊恩、默茨、馬克龍等建制派政客來說,這是很要命的事情。
中美剛剛在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中達成的共識,歐盟首先是感到出乎意料,沒有想到特朗普的身段這么柔軟,他自4月2日以來搞了一通如此猛烈的操作,大幅加稅加到最后,居然回到原點。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中美“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 財聯社
歐盟私下里認同中方的立場,理由有三。首先他們認為中國手上的底牌比美國更多,美國承受不了中美貿易陷入休克的代價。其次他們也認識到,從一開始就對特朗普采取友善甚至妥協的態度,實際上換不來可以接受的結果,所以中國采取的斗爭態度是正確的。
第三,歐盟能看到中國在這一次關稅戰中得到了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支持。畢竟,美國破壞的是全球多邊貿易體系,愿意跟美國妥協的國家是少數,大多數國家都在觀望,這本身就是對中國立場的一種支持。
所以,歐盟本來預料到特朗普會讓步,但沒想到會一下子讓那么多,完全回到4月2日以前的原點。這對于歐盟處理與美國談判也是一種機遇,他們現在更加有底氣了。但是,特朗普現在的公開表態反而對歐盟更加嚴厲,歐洲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我認為在中美日內瓦會談后,歐洲對美貿易談判的立場更加堅定了。這幾天我先是在維也納,接下來在德國,后面還要去希臘,在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到他們都認為要對特朗普硬氣,沒有其他選擇。
觀察者網:上周歐盟對美國提出了一些潛在的讓步措施,包括放款數字監管、共同努力遏制所謂中國的“產能過剩”。但是歐盟4月也曾表態,不會將對華脫鉤作為與美關稅談判的交換條件。您認為歐美談判的結果最終是否會像英美貿易協議那樣加入對華“毒丸”條款?
黃靖:我認為這種事比較難以想象。中方在與美方會談前就表態,如果各國要犧牲中國的利益同美國談成條件,中方一定會反制。這個立場非常清楚。現在中美已經達成了初步共識,如果美國再要去跟歐洲談,以中國的利益為代價,我看不到他們可以從何處下手,恐怕只能單獨地對華表示強硬。
目前中歐關系的改善勢頭比較好,相互取消了制裁,歐盟領導人未來可能會訪華,像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上個月已經訪華。
如果歐盟要通過聯合反對中國來爭取對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我以為存在三大障礙。首先歐盟建制派的領導人很難同美國特朗普政府聯合,在政治光譜上他們彼此屬于“水火不容”,特朗普支持歐洲的右翼,而且雙方在俄烏戰爭這樣的重大問題上也沒有談攏,一起針對中國就更別扭了,不知道該如何實現。
第二,歐洲現在也清楚,特朗普剛剛暫緩了對華關稅戰,歐洲再要出來頂在前面,就會承受中國的全面反制壓力,歐洲自身也未必經受得起。
第三點,如果歐洲要同美國聯手打壓中國的話,理論上來說,中美剛剛達成的共識也可能出現變數。而歐美都心知肚明,至少未來90天內,特朗普面臨兩個緊迫的問題,一是美國馬上有6萬億美元的國債需要置換,這是很大的挑戰。
二是9月份美國中期選舉周期開始之前,特朗普一定要拿出切實的執政成績,所以他還是比較謹慎的,沒有必要現在追求同歐洲合作打擊中國。我認為這個動向不太可能短期內發生,主要因為雙方沒有具體下手的地方,而且中方對美國的態度,歐洲也看在眼里,這樣做屬于是自找麻煩。
目前歐洲最關切的問題還是盡快同美國談出結果,把特朗普的要價打下來,而不是回頭去“咬”中國,這在邏輯和實踐的層面都很難行得通。
觀察者網:在您看來,歐洲同美國可能短期內達成協議嗎?如果7月8日特朗普的“90天關稅豁免”到期,關稅可能大幅提升,這會對歐美之間政治與經貿關系產生多大的沖擊?
黃靖:我認為歐盟同美國之間的溝通機制是比較成熟的,某種程度上說也摸清了特朗普的底牌,就是看誰先熬得過誰。這次中美達成的共識,實際上也給歐美之間的談判畫了一道坎。我估計雙方能夠在90天豁免期結束前達成妥協。
特朗普最近又出來對歐洲喊話,其實是他已經習慣的霸凌式做法,先極限施壓,然后“就地還價”。
但另一方面,通過阻止特朗普取得“速勝”來爭取美方的讓步,歐洲自己恐怕也拖不起。法國這邊,兩年后將面臨大選;德國總理默茨差一點都無法組建政府,國內的右翼政黨也在發展。歐洲在政治上面臨碎片化的挑戰,經濟形勢也不太好,還要肩負軍援烏克蘭的負擔。可以說同特朗普打貿易戰,歐洲的底子是不如中國的,關稅拖下去也對歐洲經濟不利。因為到7、8月份是歐洲的假期,也是旅游與消費旺季,關稅則會加劇通脹。
當地時間5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猛批歐盟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還預測歐盟會向美國“做出重大讓步”
所以,面對特朗普的不斷施壓,歐洲唯一可以也可能會出的一張牌,就是先與中國達成經貿合作的協議,反過來對美國打“中國牌”,我估計特朗普不會不考慮到這一點。現在,隨著中美之間達成了關稅削減與暫緩的共識,歐洲也意識到自己在中美歐這個三角博弈中的戰略地位更低了。歐洲如要追求與中國緩和,將面臨一個地位越來越不如過去的局面。這也是歐洲恐怕不愿意跟美國繼續拖延下去的一個理由。
當然,現在許多西方自由派掌控的媒體、意見領袖,對特朗普顯然是不友好的,但在解讀他們的評論之前,也要認識到特朗普面對歐洲并非無牌可打,尤其是他還有處理俄烏戰爭這張安全牌。美國對中國沒什么安全牌可以打,尤其是最近印巴沖突的“5·7空戰”之后,這也是一次影響非常大的事件。但特朗普對歐洲確實不僅有經濟牌,也有安全牌。總的來說,我認為美歐之間會達成妥協,但是妥協的力度會不會像美國對中方做出的那樣大,還需要觀察。
觀察者網:您也提到了這次美方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出人意料,許多等待或正與美國談判的國家會看在眼里。未來美方通過關稅施壓來達成談判交易的這條路是否還走得通?
黃靖:特朗普的執政與交易風格的最大特點就是不靠譜,目前他在國內政治面臨的壓力太大,需要在9月之前實質性地拿出執政成績,否則中期選舉沒法交代。僅僅從“操縱股市”這個指控來說,萬一民主黨人明年奪回眾議院,在接下來的政治斗爭中,搞不好他全家都要進監獄。
特朗普現在肯定需要穩住陣腳,這是中美經貿會談達成共識對他最大的幫助。包括美國股市立即就上漲,通脹預期也會降下去,中美之間的貿易重新開展,后續還會有更多的談判,從而穩定局面。
但這不代表特朗普不會翻臉。等到國內政治上緩過勁來,我認為特朗普再度翻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絕對不要認為這次勝利就是一勞永逸,特朗普就會“學聰明了”。從過去的經驗看,這個人說話是不算數的,他可以找各種借口推翻已經達成的協議,重新來過,比如說到9月份他估計中期選舉的形勢穩定下來,或者看到美國的經濟指標好轉。我覺得中方還是不宜對特朗普的這個特點心存幻想。
反過來說,這也給中國提供了一定的緊迫感,比如盡可能地在特朗普翻臉之前,趁勢先與歐洲展開談判,最好能搶在美歐達成協議之前,中歐之間先談出一個經貿合作的樣板來。對特朗普也決不能掉以輕心,有些壓力該保持的還是要保持,并且留有后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