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兵紛女聲”
家庭教育宣傳周
每年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我們將在本周開展以“家教伴成長·潤心護未來”為主題的家庭教育知識分享。
值此2025年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讓我們翻開《小家燭火耀兵團——軍墾家風故事》,了解一代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家風故事,看見家庭的力量如何鑄就時代的脊梁。
今天為大家分享本書的序言,同時也是一份讀后感,讓我們以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葉文振老師的視角,回望書中那些“家庭之花”如何在大西北的土壤中破土、綻放。
盛開在大西北的文明家庭之花
——讀《小家燭火耀兵團——軍墾家風故事》有感
非常感謝中國婦女出版社廖晶晶總編輯的邀約,跟隨文字、圖片,走進時間的光影里。時空切換,那25個兵團軍墾家庭溫暖生動地在兵團大地如胡楊生長,如沙棗花般開放,煙火氣里鍋碗盆叮叮當當,回響心頭。隨著一頁一頁翻開他們的家風故事,我被深深地牽動著,心里一緊又一緊,感動在字里行間穿行,無限的敬意隨著書頁走向無數軍墾戰士和他們的家庭。
一代代兵團人接力屯墾戍邊、一家家軍墾人賡續家風建設,唱響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愛國愛家的時代交響曲,我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感謝你們用生命的力量、人生的精彩、家庭的幸福,生動地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的重要論述精神。書中兵團人的家風建設實踐不僅傳承和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家文化,而且呈現和提升了向上的家庭追求與高尚的家國情懷之間積極的雙向互動關系。
這本關于軍墾家風的故事集,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親切,讀來如同自己親身經歷的家庭生活一般。她展示了百姓家風的豐富性和多色彩,說明家家都有家風的格調、風景和力量,以及重視和實踐家風建設所帶來的家庭福祉。
如作為兵團人女兒的蘇惠麗在病床上頓悟到,父母言傳身教幾十年的家風家教核心其實是一種深植于內心和骨子里的慈悲和悲憫,促使她多年來一直身體力行,用真情和愛心溫暖家人和他人;水庫值班員劉四勇和妻子用勤勞善良的品質感染著孩子們,使他們在家庭的熏陶下明白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阿音格把父親草克特格斯的“駿馬要看一雙眼睛,勇士要看走過的腳印”這句話牢記在心,父親的一言一行始終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馬獻民20多年堅守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與沙漠抗爭,從一個人種樹到帶動全家人,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向子孫后代詮釋了夢想、信念、奮斗、追求的理念,展現出一代兵團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留給子孫后代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馬軍武的父親和母親整天為一家人吃飽穿暖而忙碌,沒有刻意說過什么家訓,也沒有立過什么規矩,只是用扎扎實實的勞動、拼命地出力氣干活兒為3個孩子樹立榜樣;老伴兒劉景好對堅守邊防長達60年的魏德友說:“你守護著邊境,我守護著你!”魏德友握著勛章對妻子說:“這枚‘七一勛章’上有你一半功勞,謝謝你無怨無悔的支持和陪伴……”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是兵團人用珍貴的生命書寫、用漫長的人生來講述,平凡中見深情厚誼,艱難中不失溫暖和扶持,樸實中閃耀著人道和精神的光輝。家風,是用愛激發出家庭的無限生機,是用情讓家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
“70年來,八千湘女、齊魯女兵、上海支青、復轉軍人、援疆干部、大學生志愿者,義無反顧地加入建設新疆的洪流,從四面八方投身會聚兵團。”盡管兵團人來自不同的地域,擁有差異性很大的原生家庭和個人背景,在各自家庭家風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呈現出不同的模式,但這本故事集仍然深刻地揭示出關于軍墾家風建設的一些重要共性和基本規律。
首先,對中華優秀傳統家文化的堅守、傳承和發揚光大,是軍墾家風建設的主旋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兵團人對家庭生活的渴望和期待,有著深厚的父愛子親、母慈子孝、夫妻恩愛的家庭情結;都呈現出父輩的精神操守、追求境界和身體力行在家風內涵構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著穩定的對家風代際傳承的影響和引領;都說明了家風建設事關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養,是決定家庭成員志向、品德及行為的價值準則與德行傳承,有著重要的家風建設的正面示范性和帶動性,即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要主動參與其中,實現共責、共建和共享。
其次,家庭是一個開放的組織系統。對兵團人來說,家風建設通常和軍風、時代之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打上了非常深刻的屯墾戍邊的時代烙印。換句話說,軍墾家風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部隊風氣和時代風氣的雙重助力。書中的這段話很感人,也很能體現家風和軍風融合發展的特點:“在兵團很多人家里,都能見到這樣一個玻璃相框,陳列著一些泛黃的黑白老照片——那是他們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不難發現,照片上的男女多戎裝打扮,他們是軍人,粗陋的黃棉布,寬大的式樣,竟也難掩青春風采。他們的眼神很特別,質樸、和善、堅毅;他們的笑更特別,向日葵那般,暖洋洋、金燦燦,濃烈到一直照進心底,敞亮無比——這,就是兵團人、兵團人家。玻璃相框,用鏡頭記錄下一個時代的兵團,一個時代的家事。它是濃縮的兵團家史,連接著愛情、親情、友情,延續著血脈,傳承著文化,成為兵團人精神聚合、情感交匯的圣地。”
就像草克特格斯的爺爺主動堅守在邊境線上巡邏護邊,此后,父親和草克特格斯一家先后接過護邊接力棒,和邊防軍人共同守衛在蘇木拜河邊,履行兵團人的職責使命。“‘家就是執勤站,我要像格登碑那樣永不換防。’為了這個‘家’,草克特格斯夫婦傾盡全力,人們親切地把他們的家稱為‘格登山下夫妻哨’。”還有“在電視上看到戰友們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那一刻,王有義激動得涕淚橫流,一邊哭一邊說道:‘看到國家這么強大,我們一輩子守在沙漠,值了!’”真是軍風就是家風,家風體現軍風,二者之間形成一個內化的積極互動。
最后,家家都可以通過家風建設的努力強化家國情懷和產生外化效應,為整個社會的家風建設和家庭穩定,為更好地擔當起屯墾戍邊、西北發展的時代責任作出貢獻。如“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就是幾代兵團人的真實寫照,也是劉四勇家五兄弟能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扎下根、留得住、干下去,成為建設兵團的新生力量的初始動力。
又如,躺在醫院病床上的馬獻民反復叮囑大兒子馬存富:“我如果不好了,植樹治沙的事得干下去。我沒有給你們留下什么,就是沙漠中那片樹林,你要看得好好的。”就這樣,“活著要為家庭,更要為社會做點兒事”的家國情懷,成為馬存富繼續堅守在治沙路上的堅定信念。12歲的馬金來說起和爺爺馬獻民一起植樹造林的事,特別驕傲,“從我8歲那年春天開始,就和爺爺一起種樹,為沙漠披上綠裝”。還有楊輝的故事也十分感人,“從我記事開始,家里總是不斷地來客人,大多是從四川老家來新疆打工的老鄉,不管何時來的,也不管來了多少人,來了父親就忙著幫他們找活兒干。有一次,家里一下子聚集了30多個老鄉,剛開春,新疆還是冰天雪地,父親趕忙給他們找住處。這一住就是一個多月,這可忙壞了當‘后勤部長’的母親,磨面、蒸饅頭、煮米飯,生怕人家吃不飽,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父親常對我說,一定要盡可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父親的鼓勵和影響下,我逐漸形成了熱心助人的性格。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我總是盡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讓我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特別是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馬軍武時,對他連聲稱贊,馬軍武堅定地回答“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用忠誠踐行“割不斷的國土情,難不倒的兵團人,攻不破的邊防線,摧不垮的軍墾魂”。被贊譽為兵團“戈壁母親”的金美麗,“退休后的數十年間,積極投入宣講工作,傳承兵團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她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化解鄰里矛盾;她注重子女教育,關心下一代成長,金子般的‘美麗’效應被廣泛贊譽”。這是多么飽滿的家國情懷和多么強大的社會正能量啊!家風建設的意義和價值就是這樣被具象化和形成全社會共識的。
同時,我以為這本故事集還具有不可低估的促進家風建設的理論和政策價值。從理論視角來看,它不僅豐富了對家風建設的基本規律和時代特點的認識,深化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解,而且有力地回應了持悲觀論、無用論觀點的西方學者對家庭未來發展的質疑,從家庭現實運行和具體生活中呈現出中國家庭發展的蓬勃態勢,大大提振了對家庭未來的民眾預期和社會信心。
從政策角度來看,它提出了應對家庭時代挑戰的中國方案,那就是從家風建設著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家文化,引入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男女平等先進意識,發現和推出更多像兵團人軍墾家庭一樣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分享和推廣他們行之有效的家風建設理念和經驗,引領和推動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的形成。
借這篇文字,我們還要感謝兵團婦聯、兵團作協既有高站位又能接地氣地組織了這本故事集的采寫和出版,把兵團軍墾家庭的幸福與美好呈現給全國人民,放大其積極的示范效應和借鑒意義。同時還希望,能把這些美麗家庭的代表組織起來,到全國各地宣講,更加近距離地分享和交流他們的家庭幸福和家風建設經驗;從中選取一些家庭故事進行媒體深度再采訪、影視創作和衍生制作,引領社會輿論、融媒體和影視市場對家庭題材產品的宣傳評說與藝術呈現;通過與婦女學界的合作,對這些家風建設故事進行更加深入的多學科融合研究,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時代相結合、經驗總結與挑戰應對相結合、中國方案與西方互鑒相結合的角度,更好地把這些軍墾家風故事轉化為家庭理論發展的實證支持和家庭政策設計的現實參考。
再一次向軍墾家風故事的原創家庭表達敬意,向采寫作家集體表示感謝!
是為序!
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
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葉文振
愿每一份“小家”的燭火,都能在祖國的星河中熠熠生輝;愿每一次親情的傳遞,都能成為民族精神的永恒注腳。
“一代代兵團人接力屯墾戍邊、一家家軍墾人賡續家風建設”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信念,讓“家庭之花”永遠盛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本文來源:中國婦女出版社
編輯/王萌 責編/曹藝丹 張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