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紅軍面臨絕境,在這關鍵時刻,19歲的石長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策。
毛主席聽后,驚嘆:“軍中有神人!”
他到底想出了什么計策,能讓如此劣勢的紅軍成功逃脫敵軍的包圍?
——《壹》——
烏江之困
1935年1月,紅軍正在長征的途中。
歷經千辛萬苦,戰士們已經疲憊不堪,但敵人卻從未放松追擊。
那時,紅軍已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斗,數次被敵軍逼得幾乎走投無路,最終,敵軍圍追堵截,成功將紅軍的行進路線封鎖在烏江附近。
敵軍人數眾多,氣勢如虹,而紅軍所剩的僅僅是約3萬余人,已經是岌岌可危。
烏江,地形險峻,水流湍急。
紅軍要渡過烏江,需要依賴一座破舊的浮橋,敵軍緊隨其后,紅軍如果不能成功渡江,將面臨徹底被圍殲的危險。
情況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嚴峻。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站在臨江的懸崖上,望著遠處的敵軍密集陣列,眉頭緊鎖。
幾乎每一位指揮員都意識到,今天的生死戰,關系到整個紅軍的命運。
周圍的空氣壓抑到幾乎無法呼吸,戰士們大多面容疲憊,甚至有些人步伐遲緩,即便如此,沒人敢停下腳步。
大家都知道,任何猶豫都可能帶來致命的后果,毛主席冷靜地環顧四周,深知此時若不出奇制勝,紅軍將再無翻身之力。
“我們能不能贏,已經不取決于勇氣,而是智謀。”毛主席沉聲說道。
話音未落,周圍的紅軍干部面面相覷,氣氛變得更加緊張。
30萬敵軍,3萬紅軍,兵力差距如此懸殊,指望誰能施展奇謀,絕非易事。
就在這時,一位19歲的年輕戰士,石長階,突然走到毛主席面前,他年紀輕輕,身上看不出絲毫英雄氣概,反而有些瘦弱,然而,他的眼神異常堅定。
——《貳》——
石長階的計策與毛主席的贊譽
“毛主席,我有一個辦法。”石長階的聲音堅定而清晰。
毛主席抬眼看了看他,點點頭,“說。”
石長階沒有遲疑:“篾繩”
他的提議簡潔明了,但一時間沒人相信這年輕人能想出什么妙計,畢竟,敵軍的強大,不容小覷。
“你打算怎么做?”毛主席沉吟片刻,問道。
石長階沒有回避他的問題,詳細解釋道:“我們可以用篾繩把竹排連起來,做成一座浮橋!”
他說到這里,眼中閃爍著一絲果敢的光芒。
“我小時候在江邊長大,竹篾柔韌結實,泡在水里還能更韌,如果用篾繩將竹排綁在一起,浮橋就能形成!而且這里遍地都是竹子,取材方便,不會耽誤時間!”
這聽起來冒險而又大膽,但一時間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可行。
毛主席沉默了幾秒鐘,凝視著石長階,他猛地拍了拍石長階的肩膀:“好!我相信你,馬上召集工兵們行動!”
這一刻,毛主席震驚了,“軍中有神人!”他對石長階的機智表示高度贊賞。
這一刻,毛主席不再只是表揚石長階的計謀,更是贊揚了年輕紅軍戰士的勇氣與智慧。
盡管石長階年僅19歲,但在毛主席眼中,這位年輕戰士,已經在這場戰斗中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與智慧。
石長階的方案獲得批準后,整個營地瞬間沸騰了,戰士們紛紛拿起砍刀,向江邊竹林進發,他們在與時間賽跑,更是和生命賽跑。
——《叁》——
石長階的犧牲
竹篾一根根被削好,竹排一個個被拼接起來,篾繩也被層層纏繞,浮橋的雛形逐漸顯現。
第一批試渡的竹排終于下水了,戰士們屏住呼吸,緊盯著江面上的每一次波動。
竹排在水中搖晃,但是并沒有散開。
那一刻,戰士們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石長階的嘴角也微微揚起,自己的想法成功了。
可這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
浮橋搭建仍需時間,而敵人的火力隨時可能襲來。
戰士們來回搬運材料,手上的竹篾繩早已磨出了血泡,但沒有一個人停下,這座橋是全軍渡江的唯一希望。
正當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時,一陣尖銳的哨聲劃破天際,緊接著,敵軍的炮火開始猛烈襲來。
對岸槍聲大作,子彈如雨點般落向浮橋方向,工兵們迅速趴下躲避,一些尚未固定的竹排被擊中,浮橋的一角開始傾斜。
“所有人,繼續架橋!其他人掩護!”工兵營營長王耀南大聲下令。
石長階站在浮橋上,他的雙眼緊緊盯著搖晃的竹排,渾然不顧身邊呼嘯而過的子彈。
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浮橋一定要完成,不論付出什么代價。
就在這時,幾發炮彈擊中了浮橋邊緣,戰士們被震得東倒西歪,但沒有人退縮,他們相互攙扶著重新站起,繼續投身橋梁建設。
石長階帶領幾名戰士負責加固主橋支點。
敵軍的炮火逐漸加強,橋面上戰士們的犧牲不斷增多,但更多的紅軍戰士頂了上來。
他們前仆后繼,將鮮血灑在烏江的江水里,用生命為大部隊開辟了一條生路。
終于,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浮橋的最后一段搭建完成。
毛主席發出信號:“渡江開始!”
紅軍士兵們迅速行動,分批踏上浮橋,盡管敵人還在瘋狂反撲,但紅軍已經逐漸掌控局勢,浮橋承載著一隊隊紅軍戰士成功渡江,但這場勝利背后也伴隨著沉痛的代價。
渡江的戰斗結束了,紅軍三萬余人成功抵達烏江對岸,脫離了敵軍的圍追堵截。
毛主席望著地圖上的江岸,片刻后抬起頭,看向王耀南:
“耀南,之前那想到搭橋之法的石長階小戰士,他在哪呢?”
王耀南立正敬禮,語氣中透著幾分幾分哽咽:
“主席,長階他……他為了固定最后一段浮橋,被敵軍的子彈擊中,犧牲了。”
大家原本稍稍有些輕松的神色一滯,沒人發出一絲聲響。
目光望向江岸方向,仿佛透過風雪看見了那場激烈的渡江戰斗,看見了石長階最后的身影。
——《肆》——
紅軍的勝利與啟示
紅軍成功突破敵人的包圍,渡過了烏江天險,繼續踏上了漫長的長征之路。
然而,這場戰斗的勝利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石長階的計策和毛主席的英明決策,石長階的智慧和勇氣為紅軍帶來了勝利,而毛主席的支持和贊譽則為紅軍注入了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紅軍的長征,是一次歷史的壯麗篇章。
在這條路上,紅軍不僅經歷了生死考驗,還經歷了無數的智慧較量。
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要善于從每一場戰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用我們的智慧去戰勝敵人。”
在長征的路上,紅軍不斷突破極限,戰斗力逐步提升,智謀和勇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
石長階的計策在紅軍歷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的成功證明了智慧和勇氣的結合是戰斗中取勝的關鍵,通過這次戰斗,紅軍戰士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戰斗,還學會了如何思考。
年輕的石長階,帶給了所有人一次深刻的教育:勝利并非全憑蠻力,而是要依靠策略、智慧和不屈的意志。
毛主席的贊譽和石長階的成功,成為了紅軍長征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隨著戰斗的繼續,紅軍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升,各級指揮員不僅注重軍事能力的培養,更加強了對戰士智謀和勇氣的鼓勵和支持。
每一個戰士,都成為了紅軍的脊梁,無論他們的年齡和經歷如何,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聰明的頭腦,他們都能成為紅軍勝利的重要力量。
這場勝利,標志著紅軍在長征中的一次重要突破。
石長階的計策,不僅拯救了紅軍的主力,也為未來的戰斗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每一個戰士都明白:無論面臨何種困境,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求勝,才能走出困境,邁向最終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