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三年的時間,國際上的關注度也非常高。就在5月16日,俄烏之間的關系迎來“轉機”,雙方在土耳其進行會面,近兩個小時的對話結束之后,烏克蘭方面表示毫無成果,反觀俄羅斯獲得了三大收獲,甚至1000名戰(zhàn)士也能回家,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25年5月16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多爾瑪巴赫切宮成了國際社會的焦點。俄烏雙方在斷聯(lián)三年后首次坐到了同一張談判桌前,這場持續(xù)不到兩小時的對話,最終以烏克蘭“毫無成果”的抱怨和俄羅斯“滿意而歸”的表態(tài)收場。
盡管談判破裂,雙方卻達成了一項重要協(xié)議,交換1000名戰(zhàn)俘。這是自2022年沖突爆發(fā)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換俘行動。表面上,這是人道主義的“雙贏”,俄羅斯士兵能回家團聚,烏克蘭也能填補部分兵力缺口。但細究之下,雙方的小算盤打得噼啪響。
對俄羅斯而言,釋放戰(zhàn)俘可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畢竟,戰(zhàn)場上的炮火聲再響,也不妨礙莫斯科在國際輿論場刷好感。
而烏克蘭則急需這1000名士兵補充前線,據(jù)烏國防部數(shù)據(jù),截至2025年4月,烏軍被俘人數(shù)已超8000人,每換回一名士兵都意味著多一顆子彈能上膛。
烏克蘭的選擇則更顯無奈。據(jù)烏國防部披露,截至2025年4月,烏軍被俘人數(shù)突破8000大關,其中60%為合同兵。這些士兵多來自中西部農業(yè)區(qū),是澤連斯基政府的基本盤。
更現(xiàn)實的壓力來自戰(zhàn)場,盡管西方軍援源源不斷,但烏軍兵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美國智庫“戰(zhàn)爭研究所”報告指出,烏軍一線部隊缺編率已達15%。1000名老兵歸隊,雖不足以扭轉戰(zhàn)局,至少能讓某些陣地多撐兩周。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場換俘協(xié)議恰好在土耳其的撮合下達成??此茰厍榈娜说乐髁x行動,終究難掩背后的政治交易邏輯。
作為東道主,土耳其在這場交易中賺足了眼球。總統(tǒng)埃爾多安親自下場斡旋,把換俘協(xié)議包裝成土耳其式和平倡議的成果。事實上,這場“人道主義表演”對土耳其意義重大。2023年大地震后,土耳其經(jīng)濟持續(xù)低迷,急需通過外交舞臺重塑國際形象。
談判桌上,俄方拋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烏克蘭是否愿意獨立談判?這里的“獨立”,特指擺脫歐美的影響。俄總統(tǒng)助理梅金斯基直言,若談判仍由西方主導,結果絕不會讓俄羅斯?jié)M意。
這種要求看似霸道,實則直指要害。自2022年以來,烏克蘭的談判立場始終與西方同步,美國點頭才讓步,歐盟皺眉就翻臉。
對此,烏克蘭的反應堪稱教科書式倔強。澤連斯基高調表示,隨時準備與普京會面,但俄方代表團級別低到讓人懷疑誠意。烏方堅持的談判底線更是毫無退讓,恢復1991年領土邊界,包括克里米亞。
顯然,雙方對誠意的定義天差地別,俄羅斯要的是烏克蘭“單飛”,烏克蘭要的是俄羅斯割肉。俄方借此次談判摸清了烏方的底牌,即便戰(zhàn)場形勢不利,基輔仍指望西方撐腰。這一發(fā)現(xiàn)或許會讓普京更堅定“打持久戰(zhàn)”的決心。畢竟,只有拳頭夠硬,才有資格談條件。
不過這次的會談,俄羅斯方面還是“收獲滿滿”。因為在所謂人道主義措施之下,雙方進行了1000名戰(zhàn)俘的交換。
并且烏克蘭方面的態(tài)度也非常明顯,要求兩國元首進行直接會談,“直接”兩個字也是能看到烏克蘭的底線,對于這樣的要求,俄羅斯方面表示會考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大收獲,那就是在雙方?;疬@個想法的推進上面,俄烏雙方各自的提出了未來?;鸬募毠?jié)想法,之后還是會繼續(xù)談判,這也是一個好的預兆。結合這三點,俄羅斯方面表示談判總統(tǒng)還是感到滿意,后續(xù)也會繼續(xù)的保持接觸。
俄烏談判結束盡管不歡而散,俄烏雙方仍同意繼續(xù)接觸,并提交各自的停火方案。不過,從已披露的條件看,雙方的分歧堪比火星撞地球。
俄羅斯的核心要求簡單粗暴,烏軍撤出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四地。而烏克蘭的條件則是“退回1991年邊界”,連克里米亞也得物歸原主。
更微妙的是,談判前夕,澤連斯基與美英法德領導人通了電話。這一舉動無疑刺激了俄羅斯的神經(jīng),莫斯科最忌憚的正是西方勢力介入談判。不過對于這次的談判,俄羅斯方面表示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是“三個收獲”。
反觀烏克蘭方面,基本上是毫無成果,空手而歸。不過這次的俄烏談判已經(jīng)告一段落,知情人表示,會談只是暫停,并不是結束了。
烏克蘭社會對談判的耐受力已逼近極限,這種困境在談判期間顯露無疑。當俄方提出撤軍要求時,烏代表團明知毫無勝算仍強硬拒絕,因為任何讓步都可能引發(fā)國內抗議。
俄烏談判像極了一場“量子態(tài)”對話,表面上雙方同意繼續(xù)談,實則立場堅若磐石;人道主義成果看似亮眼,卻掩蓋不了核心矛盾的無解。
對國際社會而言,這場談判的最大啟示或許是,和平不能僅靠外部斡旋,更需沖突雙方真正直面問題本源。當俄羅斯執(zhí)著于“地緣安全”,烏克蘭死守“領土完整”,而歐美又不斷加碼干預時,談判桌上的每一句承諾,都可能淪為下一場沖突的導火索。
至于那1000名回家的戰(zhàn)士?他們大概不會知道,自己的命運不過是這場宏大博弈中的一粒塵埃。而塵埃落定后,真正的和平依然遙不可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