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合聲明之后,特朗普對其他國家又變了一副臉色。
特朗普的最新表態是,美國無法與所有國家就貿易協議達成一致,不會繼續采取一對一談判的“笨辦法”,而是單方面設定基本關稅。
具體來說,就是讓手下的財政部長和商務部長發出正式信函,告訴那些還沒來得及與美國談判,或者是還在等著和美方接觸的貿易伙伴,要繼續和美國做生意,就得支付多少關稅。
【中美經貿談判引發連鎖反應,特朗普難以招架】
同時,特朗普再次拿出了自己開空頭支票的本事,說新的方案會“很公平”,不過我們已經知道,他嘴里的“公平”,只是相對于“美國優先”而已。
早在上個月,特朗普還自信滿滿地告訴媒體,美國會與所有貿易伙伴都“達成協議”,這才過去沒多久,就打起了退堂鼓。
究其原因,是中美在日內瓦的經貿談判,引發了連鎖反應,風向標作用異常顯著。
這下國際社會都知道,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只是看起來強硬而已,只要反制措施到位,美國是一點脾氣都沒有,該退多少步就退多少步,沒有渾水摸魚的空間。
如此一來,特朗普屢試不爽極限施壓的手段,不僅對中國沒有生效,對其他國家也將大打折扣。
【美國不會再一對一談判】
歐盟、印度,乃至于日本,都在摩拳擦掌,打算向中美聯合聲明看齊,達成對自己更有利的協議,而不是以無底線的妥協和讓步,換來美國在關稅政策上的網開一面。
不過這一目標對他們而言未必有可行性,因為這些國家還沒有下定對美國奉陪到底、不跪不退的決心,更多是在跟風效仿。
可話又說回來,哪怕只是姿態上的輕微調整,都能在經貿談判中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變量,當這種情況在美國貿易伙伴內部集中出現時,美國同樣會頭疼無比。
如果是以前,美國有的是耐心周旋,還可以利用自己在雙邊關系的主導權,逐步拿捏自己的盟友。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然而時間與耐心,恰恰是特朗普政府最缺乏的幾個特質。
【美國財政部長負責所有經貿談判】
三個月的寬限期已經過去了一半,最接近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仍然只有英國,這還是英國政府一味讓步,才換來的“殊榮”。
說是協議,美英目前也只是建立了一個初步框架,細節還沒有敲定,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對選民“報喜”。
本來印度、歐盟和日本這幾個國家,近段時間也在積極與美國接觸,不斷地說好話,都想著靠妥協和讓步保住美國市場。
誰知道中美聯合聲明一出,變臉得一個比一個快。
歐盟甚至敢告訴美國,要是美歐貿易協議和中國“差不多”,那么特朗普可以回去等著歐盟的報復措施了,也不知道他們的底氣從何而來。
【對等關稅推出后,接連戰略收縮】
日本這邊呢,本來是想盡快和美國談完了事,但迫于國內的政治壓力,以及中美談判的最新風向,立場變得更加強硬,要在談判中爭取對日本更加有利的條款。
目前還在和美國接觸,態度和口風卻沒怎么變的,可能只剩下韓國了。可韓國目前正在大選,代理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少發言權。
而那些還在排隊等著和美國接觸的國家,這時候也在爭相調整對話策略,不一定非要對美國強硬到底,但只要釋放不會一味讓步的信號,就已經足夠了。
要是剩下的經貿伙伴都像現在這樣,對美國討價還價,特朗普還真招架不住。一旦局面徹底失控,他靠對等關稅塑造的強硬形象也就蕩然無存。
連帶著后續的中美經貿對話機制,美國的處境也會很被動。
這種情況,大概也是美國始料未及的。
【最接近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只有英國一個】
于是特朗普再次采取了“一刀切”的辦法,制定一個一勞永逸的稅率,對其他國家打發了事,省去后面勞心勞力的談判。只是這種一拍腦門拿出來的方案,未必談得上靠譜。
當然了,美國最后還是會和那幾個主要的經貿伙伴還是會正兒八經地談上幾場,對于剩下那些不怎么重要的國家而言,特朗普就不打算一一接觸了。
與貿易伙伴怎么談的,特朗普不可能一一過問,更多只是提供一個大概的思路,真正在下面奔波、負責為經貿談判牽頭、制定方案的,還是財政部長、貿易代表這些人。人力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
如果真的要和美國的所有貿易伙伴開展一對一談判,分門別類地達成協議,不要說到中期選舉前了,可能一直到特朗普任期結束,他們都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從一開始暫緩對等關稅,再到對剛需進口產品給出豁免,然后算上本月的中美日內瓦的聯合聲明,還有這次的關稅“退堂鼓”,這已經是特朗普政府在推出對等關稅以后的第四次戰略收縮了。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收縮,未來幾個月還會繼續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