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讓步果然有詐,明面上對華降稅,和中方進入“關稅休戰期”,但是私下卻又祭出對華圍堵的招式。
(特朗普調整對華關稅)
在中美經貿會談結束后,等待了兩天時間,美方終于按中美聯合聲明,調整了對華關稅,兩國在90天內,將盡可能開啟多點接觸的方式,為未來兩國關稅的制定拿出解決方案。
不過看似中美都“冷靜下來”,但實際上,特朗普又有了新算盤,想加大對華圍堵力度。這里要說的是在人工智能(AI)和半導體領域,美國政府頻頻出招,新政策瞄準的不僅是技術輸出,還直接鎖定了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試圖通過全球禁令沖擊該企業的AI晶片。
最近,美國商務部發布一則重磅聲明。這份聲明不僅撤銷了拜登政府時期的AI擴散出口管制框架,還推出了一套更加嚴苛的措施,用以強化對全球AI晶片出口的監管。這套新措施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只要你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使用特定的華為AI晶片,就算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
(美商務部對華芯片下禁令)
聽起來有些霸道,卻也不算意外,因為這正是美國維持其全球技術領導地位的重要策略之一。
那中企會受影響嗎?其實國內市場對這一AI晶片的需求依然旺盛,至少短期內不會因美國的限制而嚴重受挫。
事實上,根據一些專家的分析,美國的這些新規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
首先,這不僅僅是遏制中國技術出口能力的問題,還牽涉到中國在海外構建技術生態系統的可能性。美國明顯擔心,如果中國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其在AI技術上的優勢恐怕會被削弱。因此,美國此舉也可以被視為防止自身技術“領地”被蠶食的自衛措施。
當然,禁令是雙刃劍,而美國顯然并不只是在打壓華為這個單一目標。與此相對的是,美國正在放寬對中東國家AI晶片出口的限制。特朗普總統最近前往沙特、阿聯酋以及卡塔爾訪問,很可能就是為了推動美方和中東國家的AI晶片合作。
(特朗普訪問中東)
據悉,沙特和阿聯酋預計將與美國達成協議,更廣泛獲得由英偉達和AMD生產的先進AI晶片。這種所謂的“差別待遇”,不僅是為了平衡美國在這些地區的外交關系,也意圖通過擴大市場來支持本土晶片企業的發展。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美國在AI和半導體領域的這些動作可謂是費盡心思。一方面,其通過限制中國企業獲取頂級技術,來延緩中國的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它又積極拓展其他國際市場,以增強自身企業的創新動力和收益水平。
但將目光重新投射回中國,盡管華為和其他中國科技企業面臨來自美國的多重壓力,但中國在AI領域的自主研發之路仍在繼續。
(相關芯片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
美國的“長臂管轄”對中國國內市場影響有限,而華為的AI晶片在國內幾乎是供不應求的狀態。正因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戰略將更加注重推進本土晶片的研發與生產,力求在自主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更何況,美國此舉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拜登的前車之鑒還明明白白的擺在那里。
拜登曾提出的對華芯片打壓政策,雖然旨在遏制中國科技發展,但實際對美國自身造成了顯著的反噬效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2024年中國芯片進口額達1.03萬億元,而美國芯片企業因出口管制被迫放棄部分中國市場,導致營收銳減。
(拜登曾用同一招,給美國招來反噬)
與此同時,中國反制措施精準打擊美國關鍵產業,例如對鎵、鍺、石墨等實施出口限制,直接影響美國軍工、半導體制造,F-35戰機生產因稀土短缺面臨延遲。
總的來說,美國希望通過政策控制和市場操作來趕超中國,而中國則下定決心以自主創新來突破壁壘。面對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局面,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但是不得不說,美方這種不由分說強調其霸權的手段,最終必然不會給其帶來好結果。特朗普哪怕再不想輕易認輸,但也該明白,合作才是雙贏,對抗只會同時給美國也帶去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