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強
近日,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多名公職人員曾假冒殘疾人騙取國家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事情,引發關注。其中就有慶安縣第一中學的副校長、全國模范教師楊某某和他的妻子,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楊某某的殘疾證顯示為言語二級殘疾,也就意味著言語不能正常交流的特級老師,天天能在課堂傳道受業解惑,這是何等荒唐與諷刺?!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是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更是我們理應共同踐行的社會責任。然而,慶安縣的某些人反其道而行之,玩起了“自殘”的把戲。作為健康人,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為了一己私利,偏偏去申領殘疾證騙取補貼。此等行徑,不僅嚴重損害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也觸碰了法律的紅線、踐踏了法律的尊嚴。
毫無疑問,“假殘疾”盯上的是“真利益”,這次事件中騙補金額從千元到近萬元不等。當地回應稱,追繳了已經發放的補貼,涉事人員此前已被處理。但是,還有很多縈繞在公眾頭上的問號必須“拉直”。比如,面對記者采訪,紀委、學校、殘聯等幾個部門為何“三緘其口”“一問三不知”?那些需要層層審批才能拿到的殘疾證,是如何通過一道道關卡的?究竟是在什么環節、到底是誰開的“綠燈”,才讓惡劣的騙補行為能夠得逞?除了楊副校長,另外43名“身殘志堅”的涉案人員是誰?
5月16日,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顯然,當地對此事的處理“不痛不癢”,無異于“罰酒三杯”,不能讓公眾滿意。面對輿論質疑和追問,必須深入調查、公布真相,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完善監管,堵住漏洞,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遇到頑瘴痼疾,必須“刮骨療毒”,而不是簡單包個“紗布”、貼個“創可貼”。要知道,比“言語殘疾”更可怕的是“道德殘疾”,涉及到此事的相關部門不能再“裝聾作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