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多人冒充殘疾人騙取殘疾人護理補貼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據悉,2023年當地曾查處一批此類案件,共追繳44名人員違規領取的補貼,金額從千余元到近萬元不等。
其中,慶安縣第一中學副校長、全國模范教師楊某及其妻子尤為典型——楊某持有2015年辦理的“言語二級殘疾”證,卻長期正常授課并擔任教育系統領導職務,其職業特性與殘疾評定明顯矛盾。
事件曝光后,各級相關負責人均以“不知情”等理由回避媒體追問,引發公眾對調查透明度的強烈質疑。
目前,涉案補貼已被追繳,但輿論呼吁深挖制度根源,嚴懲審核環節失職人員。
三刀認為,堂堂的模范教師,竟然“蠶食”弱勢群體的生存底線,這般惡行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
作為慶安縣第一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楊某本應是教書育人的楷模,卻在2015年以“言語二級殘疾”之名騙取補貼,直至2018年證件被注銷仍持續領取9個月補貼。
更諷刺的是,其妻子同樣涉案,夫妻二人的“殘疾證”竟然能在多個部門的眼皮底下暢通無阻。
這種“左手持教鞭,右手拿殘補”的魔幻現實,不僅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更是對法律的公然挑釁。
正如網友痛斥的那樣:“特級教師工資那么高還要騙補貼,這樣的老師怎么教育好學生?”
除此之外,相關部門的回應堪稱“教科書式推諉”:
要么因“無法核實記者身份”拒絕采訪,要么就聲稱“不清楚此事”,這種“一問三不知”的態度,再次暴露出基層治理的系統性問題。
首先從醫學鑒定環節的虛假評定,再到到公示流程的形同虛設,最后到跨部門數據的信息壁壘,每個環節的失守都為權力尋租埋下了伏筆。
正如舉報人所言:“重點不是假證,而是假證為什么能審批成功?”
更令人心寒的是,44名人員中,騙取金額最高者不過近萬元,最低僅千余元。
雖然這些錢對于每月領取高薪的人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但它可能是真正殘疾人維持生存的“救命錢”。
說到這里,您不妨回想一下最近發生的,與殘疾人相關的荒誕新聞:
安徽一女子因單眼失明被拒辦殘疾證,理由竟然是“必須雙眼失明”。
與之相比,那些健康的人員卻能輕松“持證上崗”,這種鮮明的對比,撕裂的正是社會公平的底線。
當然,公眾的憤怒不僅指向涉案人員,更指向處理結果的輕描淡寫。
楊某被警告處分不假,但44人中無一人被追究刑事責任,甚至連審核環節的失職人員也未被問責。
當網友疾呼“公平正義在哪里?全部判刑!”,當輿論要求“開除公職、追責到底”,這不僅是對個案的憤怒,更是對社會底線的捍衛。
正如媒體評論的那樣:“相關人員、人民教師,本應帶頭遵紀守法,卻冒充殘疾人領取補貼,實屬知法犯法。”
公平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面對這起“埋藏”已久的騙補案,我們期待的不僅是涉案人員的嚴懲,更是制度漏洞的徹底堵塞。
我們相信,只有建立起動態數據共享機制,引入第三方獨立鑒定,強化跨部門協同監管,才能讓民生資金真正惠及弱勢群體。
更重要的是,要讓相關人員明白:
權力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任何觸碰底線的行為,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歡迎加入我的付費社群,里面有時事熱點探討、好書推薦、往期被禁文章分享、公眾號寫作教學等,費用99元/年,歡迎掃碼加入: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