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主辦,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東營市中醫藥文化發展促進會承辦的山東省暨東營市第二十二屆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儀式在錦華一區四鄰廣場舉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邱家梅、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市社科院院長張和森,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二級專員孫立勝,以及市社科聯、各縣區社科聯有關負責同志和社區居民共300余人參加活動。本屆社科普及周以“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 倡樹美德健康新生活”為主題,通過設置群眾性舞蹈表演、健身活動展演、中醫藥文化社科普及宣講等環節,真正讓中醫藥文化從典籍中“活起來”,從診室里“走出來”,融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群眾性舞蹈表演:詮釋文化自信
啟動儀式在恢弘壯麗的群眾性舞蹈《花開盛世》中拉開帷幕。十余名演員手持牡丹花傘,身著錦繡華服,以流暢的舞姿和磅礴的隊形變換,演繹出一幅百花齊放、國泰民安的盛世畫卷。舞蹈通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個篇章,將傳統文化中的節氣智慧與當代藝術表達相結合,展現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作為本屆科普周的開場節目,《花開盛世》不僅以視覺震撼點燃現場氛圍,更以“具象化”的形式傳遞文化自信。
健身活動展演: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全民健康盛宴
“柔中帶剛、形神合一”,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武術運動協會帶來的八段錦展演,生動展現了這一千年養生功法的精髓。緊隨其后的傳統楊氏85式太極拳表演,通過“攬雀尾”“云手”等經典招式,詮釋了太極拳“以靜制動、調和陰陽”的哲學內涵。現場還設置了教學互動區,吸引了百余名觀眾觀摩互動。
作為展演環節的亮點,由錦華模特隊帶來的形體秀《綠水青山》,將傳統養生理念與現代藝術表達創新融合。15名中老年模特身著絳紅色絲綢盤扣上衣,搭配黑色闊腿綢褲,手持牡丹刺繡團扇,服飾紋樣繡有艾草、薄荷等中草藥圖案,以優雅臺步演繹“天人合一”的健康哲學——每一步行走都暗合中醫“氣血通暢”的養生韻律。
中醫藥文化社科普及宣講:從理論到實踐的“沉浸式”傳承
中醫藥不僅是慢病調理的良方,更是危急時刻的“生命守護神”。廣饒縣住建局退休干部田式文老師通過詳細講解醒神開竅術——“扎”、活血化瘀術——“含”、忻式中醫心包經泵壓術——“泵”、忻式中醫五心運氣回陽術“捂”、腦卒中急救術“放”五個方面的中醫生命急救三分鐘標準化技術,教大家如何用中醫智慧化解危機。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國家執業中藥師孫懷華老師從心系中醫、呵護陽氣、力戒折騰三個方面給大家普及了生活中的中醫智慧,真正讓中醫生活化,生活中醫化。
啟動儀式后,百余名群眾紛紛到中醫藥文化體驗區排起長隊,集中感受拔罐、刮痧、艾灸、推拿等傳統療法,學習制作中草藥風鈴、手串等中醫藥藝術作品,品嘗美容養顏茶、降壓減脂茶。68歲的張阿姨現場體驗了肩頸推拿后感慨:“幾分鐘就輕松多了,中醫真是寶!”下一步,東營市社科聯和各縣區社科聯將在科普周期間組織開展黃河口大講堂“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倡樹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講活動、《“社科+醫道”,讓中醫文化增進群眾健康福祉》社科普及講座,《弘揚中醫優秀文化,傳承國粹健康精髓》中醫藥文化集市宣傳和沉浸式醫療義診體驗活動等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社科普及活動,不斷提高社科普及創新力、傳播力、感染力,打通社科普及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推動中醫藥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大眾新聞記者 商堯 通訊員 荊鈺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