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饒縣大碼頭鎮中心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構建起理論宣講、民生服務、文化傳承三位一體的社區文明實踐體系,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新動能。
理論宣講接地氣:打造群眾身邊的“理論加油站”
針對基層理論宣講存在的形式單一、覆蓋面窄等問題,社區創新打造“衷心潤語”宣講工作室,構建起“理論+生活”的立體宣講模式。從社區黨員干部、居民代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群眾身邊人中選取宣講人員,以聊天、漫談、文藝演出的形式開展宣講活動。2024年6月,社區成立悅民藝術團,成員達80余人,包括戲曲、廣場舞、書畫、空竹、太極等文娛活動形式,社區每月開展文藝活動,以寓教于樂的形式,普及推廣“婦女干部說家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品牌。社區群眾紛紛表示,這樣的宣講接地氣、有溫度,用“身邊變化”詮釋“大政策”,用“小故事”講透“大道理”,大家伙都能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對黨的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愛心托管解民憂:“護苗行動”托起多彩假期
針對雙職工家庭暑期“看護難”問題,社區創辦假日愛心學校,構建起“教育+托管”的特色服務矩陣。學校設置“基礎托管+素質拓展”雙軌課程,既輔導假期作業,又開設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專題課程。特別設立“銀齡守護者”崗位,邀請退休教師、老干部參與管理,既發揮余熱又保障安全。去年暑假期間,愛心學校累計服務兒童80余名,開展紅色觀影、非遺體驗等活動30余場,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收獲成長。家長張女士感慨:“這里既有老師輔導作業,又能培養興趣愛好,真正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
文化傳承潤心靈:“七彩課堂”點亮成長之路
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社區打造“七彩課堂”品牌項目,構建起“傳統+現代”的文化育人體系。聯合轄區“五老”志愿者,開設戲曲、書法、國畫三大傳統藝術課程,每周三至周五下午定時開課。72歲的京劇票友吳老師親自示范“唱念做打”,讓居民感受國粹魅力;書法教師于老師獨創“漢字故事教學法”,在筆墨飛揚間傳承文化基因。項目開展以來,已開展藝術課70余節,舉辦農民書畫展2場。(大眾新聞記者 商堯 通訊員 王新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