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有點著急。
他主動放話,說愿意隨時飛往中國,跟中方坐下來談談。
不是請中國來美國,而是自己去。
這事聽著不大,卻傳遞出一個明顯信號——他開始放低姿態了。
熟悉特朗普的都知道,這人不輕易服軟。
現在主動出擊,要見面要談判,說白了,是因為他已經沒多少選擇了。 之前他掀起的全球貿易戰,本來想先拿小國開刀,把中國和歐盟留到最后收拾。
他覺得這些“軟柿子”好拿捏。但現實狠狠打臉。
結果發現這些“軟柿子”比他想象的硬得多。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些親美國家,也沒那么聽話。
一個個都在關稅問題上硬扛著,不愿讓步。
到現在,真正和美國談成協議的,只有英國一個。和中國,只是互相降低了一點關稅,還沒正式談成協議。
這進度,離他吹的“200個貿易協議”差得遠。
更麻煩的是,金融市場那頭也急眼了。尤其是美國國債市場,對他這場沒完沒了的關稅戰反應很大。
一天拖一天,美國經濟的壓力就更大一分。搞來搞去,他自己人先受不了。
于是,他只好認栽,優先處理最棘手的對手——中國和歐盟。原來是想最后談的,現在只能擺上第一位。
你說這不是被形勢逼的嗎? 上周五他自己也承認了,說美國沒法跟所有國家都搞成貿易協議。
所以,他們打算另起一套新玩法,不談判了,直接設定一套新的關稅稅率,發通知給那些“談不成”的國家,告訴你想進美國市場,得交多少稅。
看著像是強硬,其實是變相退讓。為什么?
因為他沒法同時跟那么多國家扯皮。他的人手也忙不過來。
再看他提出的那個“對等關稅”的算法,真的離譜:美國對你逆差多少,除以進口額,結果減一半,得出稅率。這種算法,說白了就是臨時糊弄出來的數字。
連他自己人都清楚,這玩意站不住腳,純粹是想逼各國來談判桌上。 問題是,大多數國家根本不吃這套。
他一招不靈,現在只好轉向,專注中歐這些關鍵國家。 這也就能理解了,為什么特朗普現在一副急著登門的樣子。
他想搞定點成績出來——也好回去交差。
你想啊,俄烏這邊死死扯著,剛談完一輪,只換了1000名戰俘,連點皮毛協議都沒談出來。
普京那頭更沒影兒。
特朗普心里也知道,這仗短時間內完不了。沒辦法,他得另找出口。
伊朗那邊也不順,核談判都談到技術細節階段了,這是最容易崩的點。拜登之前就是在這一步被談崩的。
現在輪到特朗普,他也沒把握能搞定。
所以,中美關系就成了他唯一可能出成果的地方。
他主動說要來中國,其實就是賭一把,看能不能談成點啥。
最好能搞個貿易成果,順便給外交加點分數。
不過問題也來了——中國愿不愿意接這茬?
現在中國手里不缺籌碼,主動權已經明顯傾斜了。原來特朗普有“臺灣牌”可以打,但這次他把這張牌也甩了出來,說什么“如果中國開放市場,會有利于統一與和平”。
這話聽著熟悉吧?
沒錯,典型的“打擦邊球”,想引中國表態。 但說實話,這種說法已經沒啥新鮮感了。
說白了,就是沒別的招可使了。之前他還有點牌,現在牌都打完了,還不趕緊主動點?
從他的節奏看得出,真的是急了。他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動真格的——財政部長、商務部長都已經安排下去了,準備發通知、定稅率,這不是擺擺樣子,是要動手。
但越是這個時候,中方越不會輕易接招。
你來談?可以。
但我們不會因為你著急,就給你開綠燈。節奏要按自己的來,利益要先談清楚。
所以,現在的局面是:特朗普不但放下了身段,還急得要命。
但中方有沒有那么急?不一定。
很多人會說,特朗普這人最擅長打硬仗,翻盤能力強。
但這次不一樣,他親手點燃的貿易戰,現在燒得正旺。他本來想用這把火“逼”全世界低頭,結果反而燒了自己一身。
真正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現在連“主動來訪”都愿意說出口了。
這在過去,根本不可能。以前都是別人來美國,現在他改口說“我飛過去”。
這背后,折射的是整個美國政府在貿易戰中碰壁的窘境。
也反映了特朗普的策略正在失效。
說到底,他是被現實打疼了。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談判狂人”了,現在只能挨個敲門找突破口。
那這次他能成嗎?不好說。
畢竟,不是你想來談,就一定談得攏。主動低頭不丟人,怕的是低了頭,還什么都拿不到。
特朗普想要的太多了,能拿出的東西卻越來越少。
現在全世界都看得明白,他不是主動示好,而是實在沒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