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剛結束中東之行 資料圖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剛剛結束了他第二任期內(nèi)的首次出訪——中東之行。
相比于超過千億美元的商業(yè)協(xié)議,沙特、卡塔爾和阿聯(lián)酋三國的投資承諾,卡塔爾王室贈送的那架超豪華747噴氣式客機,特朗普在沙特演講中對“西方干涉主義”的批評更引人注目:
“所謂的‘國家建設者’毀掉的國家遠比他們建成的多,而干預主義者則在介入自己甚至都不理解的復雜社會。他們教導你們?nèi)绾沃卫韲?,自己卻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 “現(xiàn)在你們掌控一切。和我一起,美國將尊重你們的主權。”
自詡為“世界燈塔”“全球警察”,習慣四處插手的美國,如今就這么絲滑地站在了“對外干預”的對立面。從趾高氣揚的教師爺,搖身一變成了“不干涉主義者”“主權捍衛(wèi)者”,活脫一個好好先生,與美國傳統(tǒng)價值觀大相徑庭。
美國一些主流媒體也發(fā)表評論稱,特朗普的言論實際上是在譴責美國數(shù)十年的中東政策。
面對“美國否定美國”的這一幕,國際輿論普遍反應是:拿錯劇本了?美國外交難道真的“180度大轉彎”了?
特朗普炮轟“干涉主義”,為他還是為己?
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反干涉”,早在第一個任期,他就曾公開宣稱:“美國不是世界的警察?!痹?024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期間,他更是明確表示,不再承擔所謂的“世界責任”,強調(diào)不會在國際事務中繼續(xù)提供金錢和軍事支持。
“特朗普一貫認為,世界不需要美國來‘指手畫腳’,美國應該把精力和資源放在處理國內(nèi)問題上?!眹H問題專家、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馬曉霖分析道。
“反干涉”背后,算盤打得砰砰響。
特朗普的言論,也有討好中東的目的,改善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吸引中東更多投資到美國。這與特朗普中東之行“跳過”以色列,有異曲同工之意。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zhàn)略與中美關系研究學者王鵬指出:“特朗普的‘反干涉’,內(nèi)在驅動力是一種‘卸責’,或者稱為‘成本管控’。他認為美國此前的全球干涉主義行為,過度透支美國國力。他國的主權、世界的和平大概率是幌子,其更在意自身的收益與成本是否對稱。美國的‘退群退圈’,也是基于這一考量?!?/p>
因此,所謂尊重他國主權,更多是一種外衣,是以“減負”為核心的現(xiàn)實考量。
然而,當下的美國,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不確定性。
“對特朗普的‘反干涉’,認真你就輸了。其本質上依然是‘美國優(yōu)先’原則和‘讓美國再次偉大’目標的一個對外思維表現(xiàn)。可能更多是出于宣傳目的,并非意味著美國外交政策真的發(fā)生本質變化。”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葉海林直言。
專家稱特朗普認為美國此前行為過度透支美國國力 資料圖
美式“反干涉”,或是“門羅主義”新變種?
其實,特朗普的“反干涉”,已被現(xiàn)實無數(shù)次“打臉”。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先是揚言“將加拿大納入美國成為第51個州”,宣稱要“奪取”丹麥自治領土格陵蘭島,后又稱拿馬運河是“美國重要國家資產(chǎn)”,威脅美國將“收回”巴拿馬運河,認為美國軍艦和商船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時應該免費,正式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
說好的尊重主權呢?說好的“反干涉”呢?
特朗普“反干涉”的盡頭是雙標,雙標的盡頭,只會是回旋鏢。
這么看,特朗普宣揚的美式“反干涉”本質,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是“合縱連橫”的手段,又如何能讓世界信任?
之所以會如此“擰巴”,葉海林認為,在于美國國家利益、美國“霸權”,也有賴于美國的對外干涉,甚至已經(jīng)形成一種路徑依賴。特朗普也并非完全的孤立主義者,只不過他的干涉手段跟前任們相比有所差別,一個是單刀直入,另一個是用“民主”“人權”來包裝和遮掩。這可能是最大的區(qū)別。
“特朗普政府在解決內(nèi)部問題和對外維護霸權之間,希望優(yōu)先解決內(nèi)部問題,但霸權是不能、也不想放棄的,所以政策會表現(xiàn)得‘左右拉扯’?!比~海林補充道。
這樣的“反干涉”,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只是一個工具罷了,隨時可調(diào)整,需要時為我所用,不需要時一腳踢開,別指望其成為內(nèi)化的價值觀。
200年多前,美國提出“門羅主義”,即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nèi)部事務,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間主權相關事務。
今天,美國一方面在中東大喊“不干涉”口號,另一方面想方設法重構“美洲后院”,在全世界揮舞起“關稅大棒”,這仿佛是“門羅主義”的現(xiàn)代進階版本。
但不變的是“霸權”底色,是“強權即真理”的邏輯,是“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
“反干涉”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只是一個工具罷了 資料圖
“價值觀外交”轉向“交易外交”,行得通嗎?
當下,美國外交政策確實在轉向,只不過不是“干涉主義”到“不干涉主義”,而是“價值觀外交”到特朗普式的“交易外交”。
“交易外交”,最典型特征是,以實用主義為中心,以重商主義為指導,一切向錢看、向里看。
此次中東之行,特朗普高調(diào)宣稱達成多項“大生意”,焦點也放在中東國家的對美大規(guī)模投資上,上演“外交變現(xiàn)術”,媒體稱之為“收割之旅”“創(chuàng)收之旅”,就是“交易外交”具象化的表現(xiàn)。
可與特朗普幾個月來大篇幅秀“內(nèi)部政績”、沉浸在“交易型勝利”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第二任期百日支持率卻創(chuàng)80年來新低。
國內(nèi)民眾不買賬,國際上又遭遇“信任危機”,倘若依然只考慮美國自身利益、短期利益、美國政客利益,并將一己之私凌駕國際公利之上,即使外交再轉向,也無濟于事、不得人心。
由于如今美國的不可預測性,不容忽視的是,美國與各國的關系,美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進入一個“戰(zhàn)略重塑期”。國際秩序、世界格局,似乎也站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和策略頻繁搖擺,令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陷入“戰(zhàn)略迷霧”。
在此背景下,中國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如何在大變局中保持戰(zhàn)略定力,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此背景下,中國又該如何自處?如何“撥云見日”,為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答案就藏在這些話語里: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占”;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
這些,既是價值觀,也是方法論。
原標題:《呼吁尊重主權,拒當“教師爺”,特朗普主導美國外交“180度大轉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