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楚雄5月17日電 (羅婕)17日,2025騰沖科學家論壇·中醫藥現代化(楚雄)專題活動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開幕,兩院院士、專家學者、高校科研院所負責人、企業代表等500余人共聚于此,以科技賦能中醫藥發展,探索“AI+中醫藥”未來方向。
楚雄州地處滇中腹地,作為中(彝)醫藥的發源地和主要傳承區,當地先后發掘整理中彝醫藥古籍文獻21部,通過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發布230個彝醫藥名詞術語、4項彝醫特色診療技術規范、2項彝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等,被譽為“彝藥之鄉”。
5月17日,2025騰沖科學家論壇·中醫藥現代化(楚雄)專題活動現場。羅婕 攝
此次活動匯聚全國中醫藥領域智慧力量,聚焦中醫藥現代化發展路徑,旨在促進科技創新與中醫藥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推動構建現代化中醫藥產業體系。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騰沖科學家論壇聯合主席許智宏表示,在科技創新的助力下,中醫藥在種植、藥物研發、數字技術、治未病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發展。“當下正是發展黃金機遇期,技術進步為中醫藥現代化提供全新工具,人工智能助力從海量典籍中挖掘診療規律,智能制造推動中藥生產工藝從經驗主導轉向精準控制。以新方法、新技術催生中醫藥產業新質生產力,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郝小江建議,發展中醫藥產業要以新方法和傳統方法相結合,重點運用人工智能的優勢帶動發展,同時還要做好中藥和民族藥融合創新、生物醫藥創新平臺體系建設等工作。
“我們不僅要做到用AI把中醫傳統經驗整合起來,更要打開人體的‘黑箱’,建立‘導航系統’,實現中西醫藥在微觀層次的定位和導航。”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所長李梢提出,醫學研究的模式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讓中醫藥發現新療效、發揮更大價值,是目前研究者們面臨的重要問題。(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