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作品中,有人因為面子問題將仿制品誤認為是真貨。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把真正的物品說成是假的。
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類似祥林嫂那樣的嘆息:為何大家都不相信我,為何大家都不相信我……
誰能想到,年輕演員黃楊鈿甜在17歲生日派對上隨口提到的一句話“耳環(huán)是媽媽的”,竟然引發(fā)了如此巨大的爭議!
所有事情都從那對在成人禮上特別提及的“媽媽的耳環(huán)”開始發(fā)酵。
細心的網友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對被特意說明是“媽媽的”耳環(huán),極有可能屬于奢侈品牌格拉夫的經典蝴蝶系列,市場估值高達230萬元人民幣!
這個數(shù)字一公布,圍觀群眾簡直驚呆了。
一個尚未真正走紅的新人,在校園活動中佩戴如此耀眼的珠寶,確實引人注目。
要知道,即便是那些已經大紅大紫的一線明星,佩戴這種級別的珠寶,多半也是品牌贊助或者活動借用。
于是疑問四起:黃楊鈿甜的家庭到底有多富裕?
網友們的“考古技能”迅速轉向了黃楊鈿甜的父親楊先生。
有消息指出,疑似黃父的楊先生曾任職于雅安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這個部門顯然與招標項目密切相關。
就在他負責災后重建招標工作的次年,也就是2014年,黃楊鈿甜家突然成立了一家注冊資本達500萬的影視公司。
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最初是她的舅舅,后來變更為母親司女士。
幾經波折,最終在她父親2017年辭去公職后,穩(wěn)穩(wěn)落入父親楊某名下。
這一系列復雜操作,難免讓人懷疑是否是精心設計的障眼法。
這個家族的財富積累,似乎遠不止影視公司這么簡單。
早在2016年,也就是楊父還在公務員崗位的時候,黃楊鈿甜的母親司女士出席活動時,脖子上的梵克雅寶項鏈加上耳朵上的同品牌耳環(huán),總價值超過了50萬元。
對于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家庭來說,這已經是相當可觀的開銷了。
到了2018年,楊父辭職剛滿一年,黃母手腕上又多了一只價值約45萬的卡地亞鉆石手鐲,顯得格外奢華。
更令人震驚的是,2019年,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上曬出的自家豪宅,據(jù)說是深圳的波托菲諾純水岸別墅,那是估值數(shù)千萬甚至上億的頂級富豪區(qū)。
短短幾年內,如此驚人的財富增長,錢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公眾的好奇心和質疑聲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黃父的公務員背景以及家族財富增長的時間節(jié)點,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這位疑似黃父的楊先生不僅在雅安負責過招標工作,還有消息稱,2011年至2014年間,他曾在四川慈善總會擔任重要職務,掌管巨額的災后重建資金。
雅安地震、新冠疫情這兩個特殊時間節(jié)點,黃家都有相應的商業(yè)動作:前者是那家影視公司的創(chuàng)立,后者則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注冊了一家生物公司。
這種精準到位的商業(yè)布局,再結合他曾經負責災后重建招標的經歷,“發(fā)國難財”的帽子自然就被扣上了。
再看看其他家庭成員,黃母和舅舅早年從事移民咨詢業(yè)務,舅舅還有因走私證件被捕的記錄。
一個負責招商引資的公務員,加上從事所謂“灰色產業(yè)”的親屬,這里面是否存在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的空間?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對此,楊父的原單位雅安市經合外事局迅速撇清關系,表示他已經辭職八年,家里有錢沒錢跟單位毫無關系。
除了金錢方面的問題,黃楊鈿甜家的一些“異常之處”也讓人生疑。
早在2016年,黃楊鈿甜就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弟弟的照片。
要知道,中國的全面二孩政策是2015年12月通過,2016年1月才正式實施。
當時照片中的小弟弟看起來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而她的父親楊某某當時還在公務員崗位上。
這意味著,這個家庭可能在政策允許之前就已經生育了二胎,這是否涉嫌違反當時的公務員相關規(guī)定呢?
更有意思的是姐弟倆的姓氏問題。
姐姐黃楊鈿甜姓“黃楊”,弟弟據(jù)傳也隨母姓或有特殊安排,而父親姓楊,母親姓司,奶奶則姓黃。
有人說這是“三代還宗”,即祖父可能是入贅,父親本應隨母姓黃,但最終隨了父姓楊,所以到孫女這一代“還宗”姓黃。
也有人猜測,這是為了規(guī)避二胎政策的某些限制,把黃楊鈿甜的戶口落在了奶奶那邊的親屬名下。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此舉或許與繼承奶奶那邊的某些財產有關。
這些零零碎碎的細節(jié),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一層又一層的神秘色彩。
黃楊鈿甜本人作為“05花”里的新生力量,藝考成績不錯,早早被嘉行傳媒簽下,原本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她也不是第一次引發(fā)爭議了,之前宣傳電視劇《五福臨門》時,就因為發(fā)布了一張不太合適的照片,并且捆綁營銷其他藝人,遭到網友批評。
她童星時期那個讓她初露頭角的《楚喬傳》“小楚喬”角色,據(jù)說最初并不是她的。
原定的小演員葛莉莎戲都拍完了,結果因為需要補拍,角色硬生生換成了黃楊鈿甜,葛莉莎的鏡頭被刪得干干凈凈。
這件事當年也曾引起小范圍討論,懷疑她有“資源咖”背景,黃楊鈿甜事后與網友的互動也被批評為“做作”。
嘉行傳媒至今保持沉默,但有關部門已經開始介入調查。
眼看事情鬧得不可開交,黃父親自出面解釋了這一事件。
他聲稱所謂的230萬的項鏈實際上是一件仿品,并且隨時愿意接受相關人士的鑒定。
同時,針對網友們關于他在職期間斂財?shù)馁|疑,他也做出了回應,否認了在公務員期間貪污捐款等指控。
并反駁了封面新聞的調查結果。
之前,封面新聞報道稱,通過前同事了解到,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楊先生仍在職,但在2017年時他已經主動辭職。
而他自己則表示在2015年時就已經放棄了公務員身份,只是在官方部門的下屬單位工作,負責一些投資、招商等工作。
至于是否參與了雅安的災后重建工作,他認為只是有人重名而已等等。
然而,即使澄清之后,網友們仍然不太買賬,新一輪的批評隨之而來。
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莫泊桑的小說《項鏈》。
在小說中,有人因為虛榮把假貨當作真品。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人為了自證清白,把真品說成是假貨。
腦海中再次浮現(xiàn)魯迅小說里祥林嫂的喃喃自語:為何沒人相信我,為何沒人相信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