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試驗田茄子表皮糙如砂紙,切開籽粒硬邦邦。
一測土樣才發現,鉀含量比單種地塊少了近四成。這全因和辣椒挨著種,老一輩說的“同科不相容”真沒騙咱。
茄子種植講究多,時間選對收成才穩當。初春1-2月播種,4-6月能采收,秋季7-8月種,10-12月摘果忙。選種得挑抗病耐熱的,長豐一號、農友長茄都是好模樣。
浸種催芽有步驟,先拿高錳酸鉀消消毒,再泡溫水一整天,紗布裹著等芽冒。地得選沒種過茄果類的,翻耕曝曬起高畦,土肥混勻消毒強。可別小看間作的學問,老把式有不少巧辦法。
茄子辣椒犯沖,中間留五步寬空當,種上臭蒿驅蟲強。
黃瓜茄子需水不同,陶土滲水管分開埋,碎磚頭砌墻隔水忙。
南瓜藤占地兒別愁,向日葵稈當支架,騰出地兒還能引蜂來授粉。種過土豆的地別著急,先撒苜蓿當綠肥,松土養地病菌少。豆角紅蜘蛛、南瓜葉打卷,都是信號要記牢,地頭小本子用處大。
新試的紫蘇間作妙,驅蟲壓菌還能賣錢,一塊地掙兩份收益高。施肥澆水有講究,坐果前少施氮肥,坐果后重追肥,葉面肥噴上品質好。都說種地是技術活,老把式卻說像和土地打交道,得懂作物的“脾氣”。
同科作物相爭,是搶陽光奪養分,病害也跟著鬧,隔開才能各自長得好。這些門道不是書上抄,是多年摸索的真經驗,每一步都藏著莊稼人的巧。現在種地不光靠力氣,更得會觀察善琢磨,老辦法結合新點子才有效。
就像那紫蘇和臭蒿,看著普通卻管用,自然的智慧得用心去淘。我個人覺得,種地就像和土地合伙過日子,你對它用心,它才給你好收成。茄子結得歡實的背后,是讀懂了作物的需求,搭好了它們的“生態圈”。
還有更多種地的門道,都在老把式的小本子里,等著咱們去學去瞧。種地這事,從來不是單打獨斗,是人和土地、作物的相互照應。守住這些老經驗,琢磨新法子,菜園子才能越來越熱鬧,收成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