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盯著剛冒頭的門茄犯了難,摘還是留?去年他貪早留果,結果茄子秧瘋長不坐果,悔得直拍大腿。
今年特意請教老農,才知道頭茬果去留藏著大學問。茄子第一個果叫門茄,是植株的"生長信號員"。當它開始膨大,植株會把養分從枝葉轉向果實。
但過早摘掉,植株誤以為"結果任務取消",轉頭猛長葉子不開花。過晚留著,弱小根系供應不上,后面果實又小又少。
到底啥時候摘?
關鍵看植株長勢和后續果發育。土壤肥沃、莖稈粗壯的茄子秧,門茄可適當保留。
這類植株根系強健,能同時供應頭茬果和后續生長。但土壤肥力一般或苗期弱的,必須摘掉門茄。
不然有限養分全被頭茬果搶走,植株難抽新枝,開花期至少晚半個月。
還有個重要信號是"對茄鼓肚"。對茄是門茄上方第二層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
此時植株已穩定進入結果模式,摘門茄就像卸下無用負重。養分集中供應上部果實,后續茄子能大一圈。摘果后管理跟不上,等于白忙活。
控旺期要狠施氮肥,讓秧子先長壯實;結果期換成磷鉀肥。每畝每次施4-8公斤尿素+3-6公斤磷酸二氫鉀,7天補一次。
葉面再噴硼鈣肥,果子能長得像小冬瓜,壓彎枝椏。
同時給植株"理發",底部5-6片老葉掰掉,增加透光通風。側枝及時打掉,主枝長到80厘米摘心,促發壯碩側枝。這樣分層管理,茄子能從夏初結到秋末,摘果摘到胳膊酸。
有人覺得頭茬果是"開門紅",舍不得摘。但實際門茄口感偏硬,營養價值也不突出。與其留著影響后續產量,不如果斷取舍。
當然,不同茄子品種特性有差異,老辦法還得結合實際看。比如長茄和圓茄長勢不同,摘果時機可能稍有區別。
這就需要咱們多觀察植株狀態,別一刀切。
種植茄子像養孩子,不能只看眼前。摘掉一個門茄,換來整株旺盛生長,其實更劃算。農業里的取舍智慧,從來都是為了長遠收成。
掌握好時機和方法,自家菜園也能結出累累碩果。想了解更多細節的朋友,記得關注后續管理技巧。
記住,種菜講究順勢而為,合理管理才是高產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