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雷聲驚醒了整個浦東!徐家匯站白天還在30℃蒸籠里打轉。半夜突然砸下的大雨讓排水渠瞬間轟鳴。
氣象預警顯示凌晨12點到4點是降雨核心時段。
虹橋樞紐周邊路面已經出現明顯積水。白天的高溫預警還沒撤下?市區最低溫22.
3℃卻悶得像桑拿房。現在又迎來中到大雨的極端天氣切換。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操作太讓人猝不及防。
回顧下午的天氣預報就像坐過山車。
周一還在討論初夏溫柔,今天就暴雨高溫接力。氣象專家解釋是冷暖空氣劇烈交匯所致。
南方雨帶和北方高溫同時在全國搞事情。湖南廣西等地正遭遇每小時50mm強降水。鄭州西安未來幾天直奔40℃高溫線。
上海的天氣變化只是全國極端的一個縮影。
今晚的暴雨讓很多車主想起去年的泡水經歷。
世紀大道的商鋪已經開始擺放防洪沙袋。
社區群里都在轉發應急避難所位置。
天氣預報說明天早晨雨勢減弱但濕度仍高。周六又要直面33℃的暴曬燒烤模式。
這種短時間內的劇烈溫差最容易引發感冒。
醫生提醒市民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防中暑。
我個人覺得,這種極端切換最考驗城市應急。
排水系統能否應對突發暴雨是關鍵考驗。高溫時段的防暑設施是否到位也很重要。去年受罰的不規范施工工地今年整改了嗎?
城市基礎設施的韌性在天氣面前顯真章。普通市民的應對經驗也在年年積累。有人準備了速干衣加折疊雨衣的組合。
還有人把鹽汽水凍成冰棍應對高溫。但面對如此極端的天氣變化。個人防護之外更需要城市級的預案。
氣象部門的精準預報越來越關鍵。社區的提前通知讓居民少了很多慌亂。全國范圍內的極端天氣正在頻繁上演。
氣候變暖的影響似乎越來越明顯。
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常態化的極端?
城市規劃是否該加入更多氣候適應設計?個人生活習慣是否需要更靈活的調整?這些問題都值得每個人深入思考。
上海此次的天氣突變只是一個警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極端天氣考驗我們。
提前做好準備永遠比臨時應對更有效。天氣無常,但積極應對就能減少風險。關注氣象預警,備好防護用品。
讓我們在多變的天氣里保護好自己。期待氣象科技進步帶來更精準的預報。也希望城市應急體系越來越完善。
面對極端天氣,每個人都不能掉以輕心。天氣的挑戰,也是我們共同的考驗。
做好準備,才能從容應對每一次變化。天氣的無常,提醒我們敬畏自然。但積極行動,能讓我們更有底氣。
最后記住:關注天氣變化,守護自己和家人。
天氣再極端,有備就無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