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轉眼成河道,魚塘里的魚順流漂走。5月17日,廣西多個鄉鎮遭強降雨侵襲。
村民拍下視頻:農田被淹,山體滑坡,局部洪水爆發。
大倫鎮商戶說,暴雨下了大半天,村里30年沒見這陣勢。鎮里影響小,村里卻嚴重,農作物被淹,道路塌方,電力中斷。玉塘村村民稱,農作物損失最重,魚塘的魚幾乎全跑了。
而就在一個月前,廣西剛經歷1961年以來最嚴重干旱。數據顯示,全區97.
5%區域受旱,68.
7%為特旱級別。南寧、柳州等12市55個縣區受災,43.1萬人受影響。
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1.9千公頃,甘蔗高度僅為正常年份1/3。
稻田龜裂,玉米發芽率降30%,部分農戶無奈棄耕。
桂西北、桂中8.8萬人需遠距離取水,日均耗時3小時。
超市蔬菜價格暴漲40%,部分餐館停供綠葉菜。森林火險持續紅色預警,桂林村莊瓦片被干旱強風掀飛。
為何先是大旱,如今又暴雨成災?有觀點將干旱歸咎于桉樹種植,認為其是“抽水機”。但專家指出,高密度種植雖局部影響,主因仍是氣候異常。
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廣西降水量僅110毫米,偏少近七成。
副熱帶高壓異常北抬,阻斷水汽輸送,拉尼娜效應加劇少雨。加上喀斯特地貌存不住水,雨水快速滲漏,地下水補給難。
如今強降雨來襲,旱澇急轉帶來新挑戰。
干旱時土壤疏松,強降雨易引發山洪、滑坡等次生災害。
農民剛經歷干旱損失,又遭暴雨沖擊,可謂雪上加霜。
農業生產受重創,糧食安全面臨雙重考驗。如何應對極端天氣頻發?成了擺在眼前的難題。
水利設施建設是否到位?
能否更好應對旱澇?節水農業技術推廣進度如何?
能否減少災害損失?
氣象預警與人工干預能力,是否需要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并盡快行動。
極端天氣頻發,提醒我們重視氣候變化影響。保護生態環境,提升應對能力,刻不容緩。希望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也期待更多人關注,為應對氣候變化出一份力。
相信通過努力,我們能更好應對自然挑戰,守護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