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近日,在河北省淶水縣醫院皮膚科診室內,來自北京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專家張玉寶主任正在為淶水縣婁村鎮婁村村70多歲的張大爺就診。張大爺臉部患有痤瘡病已久,也曾去過多家醫院診療,效果不好。這次聽說北京專家張主任在縣醫院坐診后就慕名而來。張主任認真檢查后對張大爺說明病因,開出了涂抹和口服兩種藥并告訴張大爺的使用方法,當場還幫張大爺將涂抹藥物涂在臉上,涂上藥不久感到臉上就舒服多了。張大爺高興地說,“出縣就能享受北京專家高水平的診療服務,真是太方便了。”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淶水縣以深化醫改為抓手,以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為目標,通過構建緊密型醫共體、引進京津冀優質資源、強化基層服務能力等舉措,打造出“縣強、鄉活、村穩”的立體化醫療服務體系,為縣域群眾健康護航。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專家在淶水縣醫院門診部開展大型義診活動。淶水縣宣傳部供圖
在深化醫改的道路上,淶水縣以縣醫療衛生集團為依托,構建起覆蓋3家公立醫院、15個鄉鎮衛生院及1個社區服務中心、158個村級衛生室的緊密型醫共體網絡。通過建立心電、影像、檢驗、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中心,基層醫療機構與縣級醫院實現了“檢查在基層、診斷在云端”。今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遠程心電診斷約3000例、影像診斷5000余例。特別是針對山區景區分布特點,在野三坡等偏遠地區布設遠程心電設備,讓游客突發疾病也能“秒級響應”。圍繞基層醫療機構重點科室發展及基層群眾診療實際需求,采用“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多種形式,遴選派駐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填補了基層衛生院的技術和業務空白。先后派駐優秀專科醫生70余人次下沉基層,診療服務2萬余人次。醫共體建設破解了偏遠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的中梗阻。
在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中,淶水縣架起“健康鵲橋”。縣級醫院先后與15家京津及省市重點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其中縣醫院先后與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泌尿外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院腫瘤外科、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等醫院簽約合作,實現專科共建。與航空總醫院及馬應龍長青肛腸醫院建立全面合作協議,與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簽訂深度合作協議。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河北省中醫院、河北省人民醫院、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等四家醫院建立了派駐專家、綠色通道、人才培養、專科建設、雙向轉診等合作機制。共引入專家坐診40多人,出診約400次,累計為4500余名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通過“合作共建+人才孵化”模式,進一步優化了淶水縣的醫療資源配置,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讓廣大淶水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具有京津冀名醫水平的診療服務。
如今的淶水,縣域醫療服務的脈絡已深深融入百姓生活的肌理,從群山環抱的衛生室到縣級醫療網絡、從京津冀名醫的助陣到中醫藥文化的薪火相傳。(楊志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