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隨著生態保護政策的推行,很多自然水域被劃為禁釣區,可供大家垂釣的地方越來越少,導致因釣魚而引發的糾紛變得越來越多。在2024年8月,河南信陽的釣友李先生去到某個鄉村池塘釣魚,在釣到一條黑魚之后,在附近勞作的一位大嬸立即上前搶魚,說這個池塘是自己的,釣上來的魚也是自己的,但李先生不想給,雙方因此發生了爭執。
據了解,李先生在池塘下竿時,一位在池塘旁邊勞作的大嬸并沒有上前阻止他。可當李先生釣上來一條黑魚之后,那位大嬸突然扔下農具向李先生走過來,說這條魚是她的,并且還伸手就要奪過李先生手中的魚,但李先生并沒有給她。
大嬸看到李先生不想給,又說這池塘是她們家的,里面的魚都是她們家花錢放的,你釣的魚必須給我!你們這些人天天來釣,遲早要把魚釣絕!隨著爭執升級,大媽甚至放出狠話說今天不把魚交出來,你就別想走!
現場的情況被李先生拍下來發到網上之后,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大家的討論主要分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條黑魚明顯是野生的,不是投放的,這位大嬸分明是在強詞奪理,看到別人釣到魚了就想給要走。另一種觀點認為農村的池塘都是有主的,外人不能隨便釣里面的魚,投放一次魚苗要花好幾千的,被人白白釣走誰受得了?是李先生有錯在先。
其實,導致李先生和這位大嬸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出在池塘歸屬權的問題上。城市河道和野外水域都是公共的,因此大家可以隨便釣。但是農村地區就不一樣了,農村的池塘通常和耕地一樣,都是有明確歸屬的。因此,這個池塘還真有可能是這位大嬸的。
不過,這個池塘里面應該是沒有投放魚苗的。首先,大部分屬于私人的池塘在投放魚苗之后,都會在旁邊立牌子禁止釣魚,可這個農村池塘的周圍什么都沒有。另外,如果池塘中投放了魚,那池塘水面上的藻類、浮萍早就被吃光了,可從李先生拍下的視頻可以看到水面上都是水藻,水的顏色都變成綠色了。
最后,池塘的主人發現有人在自己的池塘中釣魚時,通常會在第一時間制止,不會等到別人釣上來魚了才去制止,而這位大嬸卻是在別人釣上來魚之后才去制止,由此可見這個池塘里面并沒有投放魚苗。在本次事件的最后,由于李先生和大嬸一直爭執不下,最后他直接就把魚給扔回池塘里了,也算是做了一個了斷。
信陽這起搶魚事件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是一場關于魚獲屬于誰的爭執,但實際上則反映了在農村地區,公共資源與私人資源的區分一直是很模糊的。李先生最終選擇將魚放生,也是一種比較理性的處理方式了。
在釣魚活動中,魚獲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也不應該為了魚獲而和別人發生矛盾。出現矛盾之后一味的據理力爭,讓矛盾不斷升級并不是正確的做法,以和為貴、選擇讓步往往才能將矛盾給處理好。畢竟大家是來享受釣魚過程的,如果因為一條魚而引發不必要的爭執,反而違背了垂釣的初衷。
總之,這一事件也是在提醒廣大釣友,在陌生水域下竿之前,最好先確定清楚這是公共水域還是私人水域,比如看看周圍有沒有告示牌,或者問問附近的人能不能釣魚,這樣就能盡可能的避免因釣魚而引發沖突,減少類似糾紛的發生。希望未來隨著國內生態的改善,類似的糾紛能越來越少,讓每一位釣友都能自由自在的釣魚,不會再陷入到無意義的糾紛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