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站5月18日報道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5月16日報道,5月16日在伊斯坦布爾啟動的俄烏談判為調解已經持續到第四年的沖突帶來了希望。雖然談判并未達成突破性的協議,但雙方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同意共處一室——這一事實本身已然給人們帶來了“和平黨”有望戰勝“戰爭黨”的謹慎希望。
報道引用俄羅斯聯邦政府財政金融大學副教授阿列克謝·馬丁諾夫的話稱,談判的舉行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他說:“雙方在此前三年多的時間里毫無接觸,因此即便只進行了兩個小時的交流,這已經是重大突破了。就連雙方在談判結束后發表或者不發表什么聲明也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堅冰已破。”
馬丁諾夫還說:“盡管半數烏方代表身著軍服到場,但至少他們明白了一點,那就是烏方最終必須與俄羅斯達成某種和平協議。當然,短期內在接觸線上實現停火并不現實。”
馬丁諾夫認為,伊斯坦布爾會晤其實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談判”,因為雙方僅僅是互相闡述了立場,尚未進入實質性討論的階段。他說:“現在代表團將各自回國,兩國最高領導層將研判現有信息,然后再決定下次會晤的時間與形式。”
報道同時引用了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戰略研究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葉夫根尼·謝米布拉托夫的觀點指出,雙方對談判成果的表述存在明顯的溫差。他說:“烏克蘭代表團聲稱俄方在談判中提出了完全不可接受的要求,這與梅金斯基的積極表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說明,俄羅斯在閉門會談中強勢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欲迫使烏方接受。不排除美方也向烏克蘭代表團施加了類似壓力的可能性。”
謝米布拉托夫認為,伊斯坦布爾談判的重要突破在于,雙方直接討論了此前完全通過第三方來解決的戰俘交換和兒童遣返等問題。“這著實是個意外之喜。”
但俄羅斯政治進程專家支持中心主任阿列克謝·亞羅申科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俄羅斯沒有理由對談判成果感到特別高興。他指出:“任何俄烏談判的成功只能是基輔完全接受俄總統普京此前提出的條件,包括烏克蘭修改憲法,承認五個地區歸屬俄羅斯。其他所有階段性的、局部的‘進展’與妥協本質上只是一種短暫的停頓。現在的‘小和平’意味著接下來的大戰。”(編譯/趙志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