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元素,我小的時候,每天六點就守在電視機旁,等待著一天中最開心的動畫片時刻,為此因為時間快到了兩分鐘洗澡還挨過打。那時候的動畫片選擇很有限,而且能看時間很少,但也為人生留下了重要的記憶。
我們看的動畫片生產國主要有三個,以國產、美系,日系,基本這三個是主流,當時以日系的在我的圈子最為流行。很多動畫片,到了幾十年后,依然風靡。
那個時候,不會去思考其中的內涵,主打一個娛樂性。到了現在給孩子選擇動畫片的時候,也不禁回憶了一下,各國動畫片的區別。
表現形式上的區別:早期作品
國產的以水墨、剪紙、木偶等傳統美術為主。
美系的動畫角色造型夸張化,富有喜感,后面3D較多。
日系的以手繪為主,注重細節,場景結合現實與幻想。
在情節層面的區別:
國產的以道德教育居多,比如友愛,家庭,社會價值觀等。
美系的以英雄主義居多,經常是冒險故事,拯救或幫助某些群體。
日系的以成長養成類居多,比如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成熟。
在核心思想層面的區別:
國產的強調集體主義,家國情懷,道德教化,個人認為還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多。
美系的強調個人自由,自我實現,情感共鳴,勇氣,平等,愛等等。
日系的探討人性矛盾,社會批判,哲學思辯,戰爭,科技等宏觀的主題。當然最多的還是個人成長,強調堅持這些。
在教育思想層面的區別:
國產的強調的還是道德層面的居多,如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幫助他人。
美系注重人格培養,接納差異,提倡勇敢表達質疑。
日系較少直接說教,傾向通過主角努力過程來體現成長。
這些差異可能受文化體系和政策的影響非常大:
- 中國:中國動畫承載文化傳承使命,儒家文化強調社會和諧,動畫需符合主流意識形態。
- 歐美:個人主義傳統與商業化驅動,注重全球市場情感共鳴。
- 日本:戰后社會矛盾與御宅文化催生多元表達,允許實驗性題材,像一面映照社會的鏡子。
當然,以上僅為整體的普遍性感覺,并非只有這一種,特別是隨著全球化的文化融合,相似和共通性也越來越高。
小時候還是以日系的最為喜歡,像是《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七龍珠》等等,(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一方面可能是數量上日系的比較多,而且日系的內容連續性強,循序漸進的成長,更具備游戲特征,有點像現在的網絡游戲。而美系的畫風夸張一些,文化上還是有差異,但想象力豐富,排第二。國產動畫當時感覺太過于低幼和教條,大一點了基本就不看了。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很多厲害的網友從國產老動畫中分析出了很多隱晦而深刻的內容,不由又驚嘆老一輩動畫人的用心良苦。
說到這里,應該提一下國產動畫目前最知名的《哪吒2》,個人認為在各方面算是有很大的突破,但感性上的成功是超過理性上的,由于涉及愛國情懷,也不便評價。
要想中國動漫全球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僅是制作動畫本身能力的問題,而涉及到政策、文化等多方面的問題?,F在一兩部動畫把大眾的期望值提得這么高,對后面的動畫從業者來說,壓力是巨大的。
回到主題,按現在的動畫發展,差距越來越小,主題也越來越豐富。我個人是按年齡來分配的,三年級以下的主導美式動畫,促進豐富而有創造力的思想,四年級以上再涉及日漫,促進努力和堅持的意識,國產的普遍教條味有點濃,我們這代吃過精糧的,可選的很有限,只能作為補充了。(不要跟愛國掛上鉤)
當然,每個體系下都有優秀作品,最重要的還是計劃和篩選,看價值觀,內容,教育的形式等等,根據個體成長階段差異來安排吧。
備注提醒:由于信息發達,不良動畫也是泛濫成災,家長們要特別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