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聊天,有司法同仁聊到陳春梅不久前履新國家法官學院副院長的話題。
說到她,讓人自然想到——大寨,這在過去那可是響當當的,老一輩人一提到這兒,立馬就能想起熱火朝天搞建設的場景。
原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作為大寨的代表人物,那可是出了名的“農民宰相”,靠大寨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而他家的孫女陳春梅,如今活成了跟爺爺完全不一樣的精彩模樣。
陳春梅,1974 年 2 月出生在山西昔陽,大寨精神的發源地,她從小就聽著爺爺的故事長大。
按老話兒講,“拼爹” 在不少地方都挺盛行。但陳春梅可沒靠長輩余蔭,硬是靠自己走出一條光彩路來。
現在的大環境跟以前可不一樣了,從以前大伙兒一起苦干的計劃經濟,變成了各憑本事競爭的市場經濟。
陳春梅腦子靈光,選了法學當敲門磚。
她在山西大學法學院憲法和行政法專業完成了本碩博學業,扎扎實實地給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陳春梅的履歷堪稱一部奮斗史。
畢業后,她進入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督查辦,此后擔任主任一職。
在這里,她負責推動重大司法政策的落實和監督工作,這段經歷讓她對司法體系的運作有了宏觀的把握。
后來,她又掛職擔任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副院長,直接參與審判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她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還利用業余時間深入研究法律理論,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逐漸成為法學界的佼佼者。
2024 年,陳春梅被任命為國家法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這一新的崗位讓她有了更大的舞臺。司法改革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但她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法官斷層問題,她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培養后備力量;對于大數據在司法領域應用,她也在探索如何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國際司法交流,她也在努力創新機制,讓中國法官在國際舞臺上更有影響力。
大寨人骨子里那股子 “敢為天下先” 的勁兒在她身上一點沒丟。
現在網絡上 “拼爹”的聲音有些大,好像出身不好就難翻身。
陳春梅就是個打臉的例子。她沒靠爺爺名頭走后門,就靠專業硬實力,愣是把出身標簽撕得粉碎。
她的成長路徑,給那些家境普通又想出人頭地的娃指了條明路,也讓那些 “富二代”“官二代” 明白,光靠祖上蔭涼不行,還得靠自己真本事。
如深挖下去,陳春梅這故事還藏著不少寶貝。
紅色基因傳承不能光喊口號,得找對專業門路。
國家制度再好,也得靠像她這樣肯拼肯鉆的人來激活。
社會要想一直有活力,就看評價體系夠不夠科學,能不能讓真有本事的人冒出來。
回過頭看,陳春梅從大寨走出,一路摸爬滾打成司法教育行家。
可以說,這不是個人身份的傳奇,而應該是中國社會轉型的縮影。
大寨精神撞上現代法治,陳春梅在中間當了又一個橋梁,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家:只要夠專業、肯努力,出身就是個能被自己改寫的活劇本。
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