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召開,一個重要主題是“科技成果轉化”。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聯合牽頭制定的《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在會上審議通過,通過貫通概念驗證、中試轉化、強鏈補鏈全流程,著力解決制約京津冀區域內科技成果轉化的系列問題,全面提升區域內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和比重。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目前已集聚科技型企業180家,設立了股權投資基金,累計對接萬余家國內外創新資源。
匯集津冀技術需求超300項
開展聯合科技攻關,對于提高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措施》首先是聚焦成果供給、加快技術攻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氫能、合成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推動京津冀高校、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聯合攻關,產出一批符合區域共性需求的標志性研發創新成果。同時建立常態化研發成果對接機制,定期梳理形成可轉化的項目清單,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源頭活水。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將組織重點產業集群企業與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匯集津冀技術需求不少于300項,提供北京科技成果不少于400項。
貫通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
在足夠科技成果供給的基礎上,京津冀三地需要解決的就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在轉化通道上,《措施》著力貫通跨區域服務鏈條,提出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全方位服務。同時聯合梳理應用場景,加速成熟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區域的精準對接和有效轉化。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為例,創新性提出了“北京研發+寶坻轉化”的合作模式,為科學家、創業者、企業家和區域政府提供科技成果轉化全站式服務,打造包括人力資源、科技金融、企業服務、公共實驗檢測、線上社區、科技成果轉化等在內的十大服務平臺。截至當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注冊經營主體已達1870余家,2024年稅收同比增長51.3%,規上工業產值激增62%。
此外還要提升技術轉移機構市場化能力、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水平,吸引國內外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成果在京津冀區域轉化落地。包括開展技術轉移人才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完善技術經理人相關的職稱評定機制和互認機制,打造一批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和承載區,集中開展科技成果展示、推介、評估、交易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化服務。據介紹,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已經集聚科技型企業180家,超前布局新技術、新產品先行試用,推動設立河北雄安中關村科技園股權投資基金,累計對接1萬余家國內外創新資源,組織150余項新技術、新產品路演發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內外雙循環。
通武廊將打造重點產業鏈群
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終目的是打造產業。此次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地還共同制定了加快推動通武廊交界重點區域(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實施重點產業鏈群培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重點園區合作共建、產融服務助企賦能等行動。
今年,京津冀將推進重點區域合作共建,打造一體化發展新樣板,包括抓好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體制機制優化調整,推進綜保區一體化建設運營管理,積極打造“房涿淶”綠色能源、智能制造等產業集群,加快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在京津“同城化”發展方面,支持北京中關村、經開區等與天開高教科創園對接合作,推動武清京津產業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區等提質提速提效,推進“站產城”融合發展。
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三地還將擴大“跨省通辦”“同事同標”范圍,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應用場景,推出更多“一網辦”“一次辦”等便民措施,為三地群眾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體驗。
文/本報記者雷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