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經的全國農業模范村山西大寨,此時卻開始走下坡路,大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甚至很多時候,村財政連干部們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在大寨村處于經濟發展轉折期時,不少人開始反思,陳永貴書記當年引領的發展路線,是否真的適合大寨,大寨是否需要改變發展道路……
一、大寨農業奇跡
建國之前,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是全國貧困村,糧食畝產只有一百多斤,這里經常遭受洪水等自然災害,位于太行山深處的大寨,土地貧瘠,嚴重缺水,多年來,大寨人民基本上都處于吃不飽的狀態之中。
1952年,陳永貴擔任大寨村一把手。
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憑借艱苦奮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陳永貴帶著大寨人民,在短短十年內,將貧困村大寨,一舉變成了全國農業先進村。
1963年,大寨畝產量超過700斤,上繳給國家的糧食多達24斤。大寨甚至支援了大量糧食給周邊幾省。
用當時媒體的話說,大寨實現了一個農業奇跡,毛主席在中央會議上點名稱贊陳永貴,號召全國向大寨學習。
與此同時,毛主席也開始注意到了陳永貴這個農業好手。
1964年,毛主席生日那天,毛主席邀請陳永貴出席,并讓陳永貴坐在他身邊,席間,毛主席主動和陳永貴談了很多農業生產問題,不得不說,毛主席對陳永貴非常看重。
在毛主席提拔下,1975年,陳永貴擔任主管農業的副總理。
此時,陳永貴雖然已經不再擔任大寨一把手,可是大寨仍然按照陳永貴當年設計的發展路線走,在陳永貴擔任副總理期間,他仍然時不時會回到大寨調查研究。
1979年,隨著中央開始在全國實施包產到戶農業政策,大寨原本那種集體人民公社農業模式,也受到了很大考驗。
大寨村的糧食產量雖然還算不錯,可是在全國范圍內已經不顯眼了。對于大寨村何去何從,陳永貴內心也是異常苦悶和矛盾。
在這個歷史轉折期,郭鳳蓮同志扛起了大寨村的發展大旗。
二、郭鳳蓮帶著大寨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郭鳳蓮這個大寨鐵姑娘,開始擔任大寨黨委副書記。
198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向全國,在包產到戶已經成為全國主流之時,鄧小平接見了郭鳳蓮。
和鄧小平同志一道深入交談后,郭鳳蓮對于包產到戶有了深入認識。
1991年,郭鳳蓮擔任大寨一把手,此時,陳永貴已經去世多年。
此時的大寨,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大寨人均收入水平甚至低于全國“平均值”。大寨太需要一個有能力,有前瞻性的書記了。
面對經濟有些死氣沉沉的大寨,44歲的郭鳳蓮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改變思想,擁抱改革開放。
擔任大寨書記后,郭鳳蓮帶著幾個干部,主動前往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江浙一帶考察。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察和學習,郭鳳蓮下定決心辦廠,只有這樣,大寨才能重現昔日的輝煌。
當時大寨財政很困難,可盡管困難,郭鳳蓮還是力排眾議,借錢辦了一家羊毛衫廠。客觀地說,大部分村民對廠子都不看好。
在郭鳳蓮帶領下,在全體大寨人民努力下,短短十多年時間,大寨便興建了很多工廠,大量年輕人開始回村工作。
2007年,昔日的農業模范村,變成了工業明星村,工業成為大寨的支柱產業。
2011年,大寨人均收入高達1.3萬元,是當時全國平均收入的近兩倍。
次年,大寨集體收入超過一億。更值得稱道的是,在大寨工業發展迅速的時候,郭鳳蓮卻看到了企業污染這個不利因素,在郭鳳蓮主導下,一些環境指標不達標的企業被整改轉移,大寨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現如今,旅游業成為了大寨支柱產業。
郭鳳蓮成為大寨繼陳永貴之后,另外一位傳奇書記。多年來,郭鳳蓮多次參加人大會議,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三、大寨繼續走陳永貴設計的道路會怎樣?
根據郭鳳蓮家人回憶,郭鳳蓮同志有一次在談話中感嘆道:“要是大寨繼續走陳永貴書記設想的集體經濟道路,大寨會走向何處呢?”
聽到這句話,一位村干部臉色變得極為凝重得說道:“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寨人民絕對不可能有今天這么富裕。”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郭鳳蓮1991年接任書記后,還是走陳永貴設計的老路,那么僅僅依靠農業的大寨,經濟絕對不可能發展起來。
實際上,對于陳永貴的一些舉措,毛主席在世時,就有人提出了批評。
周恩來在一次視察大寨時,看到一片光禿禿的山林時,他就批評了陳永貴,周恩來總理指出,發展農業,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毛主席去世后,更是有不少人批評陳永貴。
1979年,在一次中央會議上,農業副部長楊顯東就尖銳得批評了陳永貴。
1980年,一次會議上,就中央改革開放的一些政策,陳永貴和鄧小平展開了激烈爭論,對此,鄧小平嚴厲得批評了陳永貴。
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陳永貴的諸多舉措在大寨越來越顯露出不適應,大寨人民開始對陳永貴產生質疑。
可以說,這一年,陳永貴選擇辭去副總理職務,正是因為他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退休后的陳永貴,仍然時刻關注著大寨,關注著整個國家,當改革開放和包產到戶真正開始改變整個國家時,陳永貴也開始了各種反思。
在晚年,陳永貴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陳永貴曾對自己家人說道:“現在看來,改革開放是對的,看到人民生活水平徹底提高上來,我就放心了。”
大寨能夠最終實現人民收入的增加,實現經濟的迅速發展,正是因為在郭鳳蓮書記的領導下,大寨沒有走原來的老路,而是積極的改變思想,積極得改革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