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問題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熱點,戰爭的可能性總讓人捏把汗。
前幾年,美國專家喬什·羅金拋出一個觀點:2027年前,臺海不太可能打起來,因為中國還有三件大事沒搞定。這話一出,立馬引發熱議。那么,這位專家是誰?他說的三件大事到底是啥?
喬什·羅金不是隨便哪個路邊評論員,他是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資深編輯,專門負責外交和國家安全專欄,還在美聯社當過政治分析師。
這家伙在國際關系圈子里混得挺有聲望,尤其對中美關系和臺海局勢有不少研究。他畢業于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際事務學院,還在日本上智大學待過,對亞洲局勢不算門外漢。
羅金的職業經歷挺硬核。他早年在《國會季刊》報道美國政治,后來在《外交政策》雜志干過,2016年加入《華盛頓郵報》。
他還拿過一些新聞獎,比如2011年的“利文斯頓青年記者獎”決賽入圍。總之,這人不是空口說白話的鍵盤俠,他的分析多少有點分量。
羅金為啥會說2027年前臺海不會打起來?他覺得中國現在忙著干別的事,沒工夫也沒能力馬上動手。具體是啥事呢?
他點了三件:擴充兩棲作戰力量、增強核威懾能力、加速去美元化進程。接下來咱就挨個兒拆解,看看這些事到底咋回事。
三件大事具體是啥?
第一件事,羅金說中國得把兩棲作戰能力搞上去。啥叫兩棲作戰?簡單說,就是從海上往陸上打,能把部隊和裝備運到岸上的本事。臺海要是真打起來,中國得靠這個登陸臺灣,所以這塊能力至關重要。
現在中國解放軍的兩棲力量咋樣呢?說實話,跟美軍比還有差距,但這些年進步不小。他們有071型船塢登陸艦,8艘在役,每艘能裝800個兵,外加登陸艇和直升機。
更厲害的是075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4萬噸,能帶30架直升機和1000多士兵。首艘“海南”號2019年服役,后面“廣西”號和“安徽”號也陸續加入,計劃到2025年至少有5艘。再往后,還有傳言中的076型,排水量更大,能帶無人機,火力更猛。
除了船,解放軍海軍陸戰隊也在擴編。2017年正式成立后,這支部隊專攻兩棲突擊,人數估計已經好幾萬,訓練也越來越實戰化。像2023年的一些演習,就用上了071和075艦,模擬大規模登陸,搞得有模有樣。
但問題在哪兒呢?專家分析,就算中國兩棲艦艇數量上來了,真正打大規模登陸戰還差點火候。臺灣海峽那地方,水文復雜,灘頭有限,加上美軍可能介入,單靠現在這點家底,風險太大。所以羅金覺得,中國得花幾年時間把這塊短板補齊,至少到2027年才可能有底氣。
第二件事是核力量。羅金認為,中國得把核威懾搞得更硬實。核武器這玩意兒,不是用來隨便扔的,而是嚇唬人的,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臺海要是開戰,美國肯定會摻和,中國得有本事讓美國掂量掂量。
中國核力量過去一直低調,奉行“最小威懾”,也就是夠用就行。但最近幾年,動靜大了。衛星照片顯示,他們在甘肅、新疆挖了200多個導彈發射井,準備放東風-41這種洲際導彈,射程1.4萬公里,能打到美國本土,還能帶多彈頭,躲導彈防御系統很有一套。
海上也忙著。094型“晉”級核潛艇在升級,能帶射程更遠的巨浪-3導彈。不過這潛艇噪音大,隱蔽性不咋地,容易被偵測。下一代096型據說2025年后能用,噪音會降到105分貝,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空中有轟-6N,能帶核巡航導彈,加上超音速彈道導彈和軌道轟炸系統,核三位一體(陸海空)基本成型。
這些變化有啥用?一是保命,二是嚇人。中國怕美國插手臺海,核力量強了,能讓美國投鼠忌器。但這也讓周邊國家緊張,日本、韓國都開始琢磨自己的防務,軍備競賽的味兒越來越濃。羅金的點是,中國這幾年得把核家底攢厚實,2027年前還得接著干。
第三件事是去美元化,也就是少靠美元過日子。這聽著像經濟問題,但跟軍事掛鉤緊密。美國手里捏著美元這張王牌,能制裁誰就制裁誰,中國不想老被牽著鼻子走。
咋去美元化呢?中國干了幾件事。一是用人民幣跟別國直接交易,跟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簽了貨幣互換協議,石油啥的都開始用人民幣結算。尤其俄羅斯,西方制裁后跟中國走得近,2023年兩國貿易里人民幣占比已經很高。
二是推人民幣國際化,倫敦、香港、新加坡這些地方的人民幣交易市場越來越活躍。三是搞了個CIPS系統,就是自己的跨境支付網絡,不用美元也能清算。
另外,中國還在囤黃金,少買美元資產。2023年央行黃金儲備已經超過2000噸,全球排前幾。雖說人民幣還沒法完全取代美元,畢竟可兌換性和信任度還差點,但這幾年勢頭挺猛。
為啥這事跟臺海有關?羅金覺得,中國要是經濟上不怕美國掐脖子,打起仗來腰桿子就硬。2027年前,中國得把這套體系再完善,不然真動手,美國一制裁就麻煩了。
這三件大事要是干成了,會咋樣?
兩棲力量和核威懾上去了,中國在臺海的軍事選項肯定多。現在他們可能打不了大仗,但小規模行動,比如占個外島,已經有能力。核力量強了,美國介入的成本也高,不敢隨便下場。這對臺灣是壓力,得趕緊升級防御,拉更多盟友撐腰。
但這也可能把局勢搞得更緊張。中國越強,美國越不放心,雙方的軍艦、飛機在臺海碰面的次數估計會更多,擦槍走火的風險不小。周邊國家也得掂量,日本最近就加大軍費,韓國也在考慮核選項,亞太這盤棋越來越亂。
去美元化要是成了,中國就不那么怕美國的經濟戰。制裁來了,能扛一陣子,貿易鏈也不會輕易斷。這對臺海沖突很重要,因為打仗不光是軍事,還得拼錢。但人民幣國際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2027年頂多算個階段性成果,真要跟美元掰腕子還早。
對臺灣來說,中國經濟韌性強了,間接壓力也大。臺灣很多產業跟大陸連著,一旦大陸不怕制裁,臺灣的經濟牌就不好打了。
羅金為啥定2027年?一是跟中國自己的計劃有關。2027年是解放軍建軍100周年,官方早說過要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這兩棲和核力量正好是重點。二是去美元化這事,5年左右能看出大模樣。所以他覺得,這幾年中國忙著內功,沒空對外開戰。
但這不等于說2027年后就一定打。軍事、經濟準備好了,不代表政治上想打。臺海問題還得看中美博弈、臺灣內部情況,變量太多,羅金只是給個時間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