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美國常常以 “人權衛士” 自居,對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然而,其自身卻有著一段極其黑暗、血腥的歷史 —— 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
從 15 世紀末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開始,到 20 世紀初,印第安人口從 500 多萬驟降至 20 萬左右,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我們一同揭開這段被美國試圖掩蓋的殘酷真相。
初見的善意與貪婪的萌芽
1492 年,哥倫布的船隊抵達美洲,這一 “發現” 看似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卻也是印第安人噩夢的開端。當時,美洲大陸上生活著眾多印第安部落,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社會體系和生活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
1620 年,滿載 102 名英國人的 “五月花號” 駛進科德角(今美國馬薩諸塞州)。初來乍到的歐洲白人,面對美洲殘酷的自然環境,幾乎一半的殖民者沒有撐過第一個冬天。
關鍵時刻,印第安人伸出了援手,給這些不速之客送去食物,并傳授他們下海捕魚、上岸耕種、識別有毒食物以及躲避野獸等生存技能。就這樣,“五月花號” 上的幸存者們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成功在北美建立起定居點。
他們將美洲獨有的煙葉、可可、咖啡等售賣到歐洲,積累了大量財富。豐厚的利潤吸引了更多歐洲白人移民,而印第安人的厄運也自此悄然降臨。
隨著歐洲移民數量不斷增加,雙方在領地問題上的分歧日益凸顯。白人殖民者對土地的貪婪欲望逐漸膨脹,為了獲取更多土地,他們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向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印第安人發動攻擊。
盡管印第安人奮起反抗,但由于部落分散、武器裝備落后,很快便在沖突中處于劣勢。許多原住民淪為俘虜,青壯年被當作奴隸販賣,老人和孩子大多慘遭殺害。歐洲殖民者的暴行令人發指,甚至在屠殺后,還產生了變態的癖好。
他們舉辦感恩節,在大吃大喝之余,舉行踢球比賽,而他們所踢的 “球”,竟是印第安人的頭顱。
從民間暴行到政府主導的屠殺
美國獨立前,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從未停止。而 1783 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后,印第安人的命運更是急轉直下,一場由美國政府主導、持續幾個世紀的種族滅絕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暴行中,幾乎所有美國國父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大陸軍總司令、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指示他的軍隊:“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毀前,不要聽取任何和平的建議。”
他甚至教導士兵,“從印第安人的死尸上剝皮,要從臀部往下剝,這樣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長的長統靴來”。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第三屆總統托馬斯?杰斐遜,同樣是印第安人的 “劊子手”。
1803 年美國從法國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后,開始了西進運動,在此期間大規模驅逐和屠殺印第安人的事件便始于他的任期。此后,美國人將印第安人描繪成異教徒、野蠻人,以 “文明” 和基督教的名義對他們進行殺戮。
1814 年,美國詹姆斯麥迪遜政府制定新法令,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就能獲得 50 - 100 美元的獎金,而當時美國工人的日均工資僅為 25 美分。這一血腥的懸賞政策,無疑是在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之中。
1862 年,被視為美國最偉大總統之一的林肯,頒布《宅地法》,規定每個年滿 21 歲的美國公民只需繳納 10 美元,就能在西部獲得一大片土地。在土地的巨大誘惑下,屠殺印第安人的行動達到了高潮,無數印第安村莊在一夜之間化為人間地獄。
同年,林肯還下令絞死了 38 個印第安酋長,整個過程沒有法庭辯論、沒有司法流程。美國著名將軍謝爾曼曾說過:“只有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這句話正是當時美國政府對待印第安人態度的真實寫照。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獨立后對印第安部落先后發動過超 1500 次殺戮,死于暴行的印第安人不計其數,直接導致斐奎特、莫西干、馬薩諸塞等 10 余個部落被完全滅絕。
在臭名昭著的馬蹄灣之戰、黑鷹戰爭、傷膝河大屠殺中,美國武裝士兵對印第安部落展開血腥屠殺,手段極其殘忍。
例如,1864 年 11 月 29 日,因少數印第安人反對簽訂出讓土地的協議,美國牧師約翰?奇文頓帶領軍隊在科羅拉多州東南部的沙溪對印第安人進行屠殺,200 余名部落成員幾乎全部遇害,其中三分之二是婦女或兒童,他們還剝下這些婦女兒童的頭皮游街示眾。
到 1890 年代,美國基本上實現了滅絕印第安人的 “既定目標”,印第安人口從 15 世紀末的 500 萬驟減至 20 世紀初的 25 萬,這堪稱史上最殘酷的種族滅絕之一。
文化的抹殺與生活的摧毀
美國政府不僅在肉體上對印第安人進行屠殺,還試圖從文化上徹底抹殺這個民族。他們公然宣稱印第安人是野蠻、邪惡、低等的族群,需要美國幫助其 “文明開化”,由此,印第安人數千年的美洲文明開始遭到系統性破壞。
美國推行的 “野牛政策” 就是典型的例子。印第安人千百年來一直與野牛和諧共處,野牛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食物、衣物和住所等生活必需品。
然而,美國政府卻將印第安人的這一傳統生活習慣定義為野蠻的陋習,為了 “幫助” 印第安人改掉所謂的 “陋習”,政府下令大規模獵殺野牛,以此徹底切斷原住民的生活來源。
在美國政府的主導下,不到 20 年時間,北美野牛的數量從原先的 1300 多萬頭銳減至不足 1000 頭。北美野牛的消失,讓印第安部落失去了生活必需品的來源,他們不得不放棄抵抗,搬遷到美國政府規定的 “保留地”。
但這些 “保留地” 越來越小,且大多是互不相連的貧瘠土地。美國政府看似好心提供食物,卻設有年限,年限一過,印第安人只能在條件惡劣的 “保留地” 自謀生路。
由于北美最肥沃的土地都被白人占據,“保留地” 的草原又不適合農業生產,導致環境日益惡化,印第安人生活愈發貧困,只能依靠美國政府的施舍度日,毫無尊嚴可言。
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教育等手段對印第安人進行同化。從 19 世紀 70 年代開始,美國陸續建立了多所印第安人寄宿學校,強迫印第安兒童入學。
在學校里,孩子們被禁止說本民族語言、穿傳統服飾,必須剪掉象征本民族文化的長發,改變飲食習慣,并被強制接受基督教和白人的生活方式。學校對違反規定的孩子進行嚴厲懲罰,甚至將反對的家長關進囚禁室。
這種唯英語化的教育,使得學生畢業后返回家園時,面臨著社會與家庭的雙重割裂,他們在自己的族群中成為了 “陌生人”,對自身身份產生嚴重的認同危機。
據統計,這樣的寄宿學校在美國歷史上共有 367 家,至 1925 年累計有 6 萬多印第安兒童被迫在這里上學。
現代社會中印第安人的困境
即便到了現代社會,印第安人依然面臨著諸多嚴峻的生存危機。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族,作為北美最大的原住民族群,他們的定居點長期被美國系統性地作為有毒或核廢料傾倒場。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 2016 年的報告,該部落約四分之一婦女體內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在新生嬰兒的尿液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 放射性鈾。這些有害物質對印第安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導致各種疾病頻發,許多人過早離世。
2022 年 2 月,美洲印第安人肖肖尼部落對美國政府提出嚴厲控訴。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美國政府通過欺騙、強迫等方式,先后在肖肖尼部落區域進行了多達 928 次核試驗。
這里被美國媒體稱為 “地球上被原子彈轟炸次數最多的地方”。僅有 3 萬直系后裔的肖肖尼部落,已經有數千人死于核試驗,發育畸形、白血病和癌癥等疾病在這片 “核試驗場” 十分常見。
也許再過不到一百年,這些印第安部落就會在美國地圖上消失,而美國過去幾個世紀屠殺印第安人的血淚證據,也可能隨之湮滅。
在經濟方面,印第安人保留地的發展嚴重滯后。由于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加上長期受到歧視和邊緣化,印第安人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許多保留地缺乏基本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困率遠高于美國平均水平。一些印第安人甚至自嘲說:“我們這里沒有什么像樣的經濟發展,我們這還有兩家商店,有的社區什么都沒有。” 他們的生活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難以擺脫貧困和落后的困境。
歷史的反思與真相的堅守
美國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行為,是人類歷史上一段極其黑暗的篇章。這一長達 400 年的暴行,涉及屠殺、驅逐、同化、剝奪生存權等諸多方面,給印第安人帶來了滅頂之災。
盡管美國政府試圖淡化、掩蓋這段歷史,但鐵證如山,事實不容否認。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評論說:針對美國原住民的罪行完全符合現行國際法對種族滅絕罪的定義。
然而,美國至今仍未真正正視自身的罪行,反而在國際舞臺上以 “人權衛士” 的虛偽形象,對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橫加指責,散播虛假信息。
這種雙重標準的行徑,無疑是對人權的褻瀆,也是對歷史真相的不尊重。我們必須銘記這段歷史,讓更多人了解美國對印第安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警示世界,種族歧視和滅絕行為絕不能被容忍,尊重和保護每一個民族的權利與尊嚴,才是構建和諧世界的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