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軍打仗中,講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然而,不戰而屈人之兵,更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得知胡宗南按照蔣介石的意思,秘密部署了“剿共”的軍事行動時,朱德決定用明碼,將胡宗南的軍事調動告訴胡宗南,以便震懾胡宗南的進一步行動。
1943年7月,就在八路軍為民族獨立,與日軍激戰的時候,中共中央收到了一份由國民黨潛伏人員送來的絕密情報。
在與其他渠道獲取的情報進行對照后,實了蔣介石、胡宗南確實有“閃擊延安”的軍事企圖。
如果蔣介石、胡宗南的這個軍事計劃得逞,后果將不堪設想。
于是,中共中央緊急做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挫敗蔣介石、胡宗南的這一軍事陰謀。
7月4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意見,朱德以八路軍總指揮的名義,給胡宗南發來了一封明碼電報。
在這封電報里,朱德說:
“自駕抵洛川,邊境忽呈戰爭景象。道路紛傳,中央將乘國際解散機會,實行剿共。我兄已將河防大軍向西調動,彈糧運輸絡繹于途,內戰危機,有一觸即發之勢。當此抗戰艱虞之際,力謀團結,猶恐不及,若遂發動內戰,必致兵連禍結,破壞抗戰團結之大業,而使日寇坐收漁利,陷國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極大妨礙英美蘇各盟邦之作戰任務。”
作為胡宗南的機要秘書,朱德發來的這封明碼電報,自然首先被交到了熊向暉的手中。
當時,在看到電報的那一瞬間,熊向暉的心里大吃了一驚。
因為,在這封電報里,有好幾處都是引用的熊向暉發給中共的電報內容。這件事情一旦被胡宗南察覺,不但自己難逃一劫,更是會對革命事業造成莫大的損失。
然而,由于事態緊急,熊向暉容不得考慮個人安危,還是將朱德明碼發來的這封電報,送給了胡宗南。
在看到電報的那一刻,胡宗南簡直不敢相信,不但自己看了兩遍,還讓熊向暉又念了一遍,這才相信了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并陷入了沉思。
或許是有感于共產黨情報工作的能力,胡宗南在聽熊向暉將朱德發來的那封明碼電報讀完后,說:“這一手,厲害!”
事實上,胡宗南不知道的是,中共中央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希望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畢竟,如果戰端一開,損失的還是中國的國防力量,拍手稱快的,除了堅持反共的蔣介石等人外,最高興的便是中國人民的仇敵日本了。
反之,如果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可以將這次戰火消弭于無形,不僅可以保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可以保存抗日的力量,對中國的抗日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當時,蔣介石之所以做出這樣一個親者痛仇者快的決定,也是因為他誤判了國際形勢。
1931年,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雖然知道以國民黨的軍事力量根本無法抵擋日軍,但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美、英等國的斡旋上。
殊不知,日軍侵華的許多軍事物資,就來自于美國。而美國就是要靠戰爭,來發家致富的。因此,美國是不會真心幫助蔣介石抗日的。
當時,在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指導下,張學良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拱手把東北的大好河山讓給了日本人。
后來,張學良還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將部隊開到“剿共”前線打內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蔣介石發動的“剿共”戰爭遲遲不能取得徹底勝利,雖然將中央紅軍趕出了江西的中央蘇區,但經過長征后,卻落腳在了陜北。
直羅鎮戰役中,張學良的東北軍被紅軍擊垮,損失很大。此時,張學良才意識到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了。不然,東北軍永遠都沒有了打回東北老家去的可能。
1936年12月,在多次向蔣介石請求抗戰無果后,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這才逼迫蔣介石答應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要求。
西安事變的代價,就是張學良被軟禁,失去了自由。雖然這個代價很大,但在張學良看來是值得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張學良的心里感到了十分欣慰。
然而,蔣介石在內心里從來就沒有真正放棄過“剿共”。
1942年9月,在西安軍事會議上,蔣介石還對著他的國民黨反動親信說:“現在不發動反共戰爭。”
蔣介石講的這句話,就算是三歲小兒也可以看出,他只是暫時不會發動反共戰爭,但將來一定會發動反共戰爭。
1943年,抗日戰爭仍在繼續,也到了關鍵的時候。
此時,蔣介石雖然沒有公開反共,但卻在暗地里讓胡宗南進行了部署。對此,胡宗南認為,在中央軍開入甘寧青后,就可以徹底完成包圍陜北的部署。
為了執行蔣介石的反共計劃,胡宗南是不遺余力的。當時,胡宗南不僅向陜甘寧邊區派出了特務,還公開派胡公冕前往延安。
胡公冕是一位信仰堅定的共產黨員,雖然擔任著胡宗南第34集團軍參議,但心還在共產黨。
為了保證這次延安之行不會被利用,胡公冕在得到胡宗南自己挑選隨從的同意后,才答應了下來。
然而,臨行前,胡宗南卻告訴胡公冕還要增派一個人,而這個人便是國民黨的一個特務。
為此,胡公冕和胡宗南之間發生了爭執。最終,胡宗南告訴胡公冕電報已經發出,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定局。
后來,在征得中共方面的同意后,胡公冕才決定前往延安。
在國內發生變化的同時,國際形勢也發生了了變化。尤其是5月共產國際解散后,蔣介石感覺到,取消中共武裝和根據地政權的時機已經到了。
于是,蔣介石便讓胡宗南制定了具體的軍事行動計劃,并開始調兵遣將。
胡宗南不知道的是,他奉蔣介石之命所作的這些,被早年間便潛伏在他身邊的熊向暉將情報送出。
6月底,胡宗南作出的迅速占領延安為核心,進而攻占陜甘寧邊區,徹底摧毀中共的指揮中樞的軍事部署,已經完成,而且自認為做的很隱蔽,沒有泄露的可能。
根據胡宗南作出的計劃,在所有的軍事部署完成后,將在7月9日開始發動進攻。
然而,胡宗南怎么也想不到,如此絕密的計劃,還是被中共強大的情報系統得知。這便有了朱德在1943年7月4日給胡宗南發的那封明碼電報。
當時,在看到這封電報后,胡宗南心里產生了猶豫,不知道還要不要執行這個計劃。
看到胡宗南猶豫,熊向暉作出了一個決定,建議胡宗南調查這次泄密事件,并將自己也列入被調查的對象。熊向暉覺得,這樣一來,就算自己暴露,也可以為黨爭取一些寶貴的時間。
最終,這次泄密事件在調查后,沒有查到熊向暉的頭上,而是揪出了一個“替死鬼”。
此外,為了迫使蔣介石和胡宗南放棄“閃擊延安”的軍事計劃,中共中央還決定把朱德發給胡宗南的那封明碼電報大面積宣傳,形成輿論壓力。
果然,蔣介石迫于國際和國內的壓力,不得不取消了這次計劃,并公開說:“任何人不得妄議共產國際解散之事,更不能針對中共。”
就這樣,一場內戰被消弭于無形。
后來,在提到這件事情時,毛主席依然能夠清晰地想起當年的情景,還表揚熊向暉說:“熊向暉抵得幾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