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消息,蘋果公司及其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近期面臨多重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再度施壓,要求蘋果在美本土生產iPhone,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爆料稱,庫克上周已前往白宮,正通過加強與美國政府溝通,積極尋求妥協。
同時,蘋果還需應對來自美國、歐洲等地監管機構的壓力。此外,iPhone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宣布加入OpenAI,計劃推出AI驅動的創新設備,這一舉措被認為對蘋果核心業務構成潛在威脅。蘋果一向以“耐心”等待和精益求精著稱,這一策略在過去多次幫助公司實現后來居上。外界關注,這種耐心能否在AI時代繼續帶來回報。
以下是翻譯內容
對于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來說,打擊似乎還在接連不斷。
上周五,特朗普總統又把矛頭對準蘋果,要求公司在美國本土生產iPhone,否則將面臨25%的關稅威脅。特朗普的“傳聲筒”勞拉·盧默(Laura Loomer)還在X上喊話:“快醒醒吧,庫克”,提醒這位CEO,他正處于總統貿易戰的靶心。
這只是庫克在這“多災多難”的一年中面臨的諸多威脅之一。除了特朗普,庫克還要應對兩位美國法官、歐洲及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各州和聯邦層面的立法者,甚至還有iPhone的聯合創造者,更不用說那些在人工智能領域風頭正勁、讓蘋果壓力山大的競爭對手們。
這些挑戰無一不在威脅著蘋果引以為傲的高利潤率——正是憑借這一公司標志性的優勢,蘋果才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企業。如今蘋果股價自高點跌去25%,投資者的擔憂顯而易見:不管是庫克,還是其他任何人,是否有能力帶領蘋果穿越2025年的風浪?
但蘋果向來的優勢在于耐心,這種耐心在過去往往帶來了回報。
上周,iPhone的核心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宣布加盟OpenAI,著手研發下一代讓用戶“擺脫屏幕依賴”的終端設備。據報道,艾維將把自己創辦的初創公司io以6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OpenAI。媒體指出,這一合作的核心目標是推出一款由AI驅動的設備,改變人們整天盯著黑色矩形屏幕的計算模式。隨后,OpenAI向員工透露,他們的目標是生產1億臺AI“伴侶”設備。
對于一家從未涉足全新計算設備領域的公司來說,這類產品的前景難以預料。但考慮到主導過iPhone及其他蘋果爆款產品設計的艾維參與其中,這一項目絕不可掉以輕心。蘋果也顯然感受到了威脅:本月,蘋果高管埃迪·庫伊(Eddy Cue)在法庭上坦言,“也許十年后我們都不再需要iPhone,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我并不是隨口一說。”
在即將到來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蘋果預計不會在AI領域展示任何重大突破。而庫克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也承認,更加個性化的Siri尚未亮相,因為當前的成果還沒有達到蘋果的一貫高標準。
蘋果或許并不需要在AI領域搶跑。音樂播放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都不是蘋果發明的,但它總能憑借iPod、iPhone、iPad的極致體驗后來居上。問題在于,這一在硬件領域屢試不爽的“耐心等候、精益求精”策略,是否同樣適用于人工智能。
蘋果服務業務每年帶來數百億美元收入,毛利率高達70%以上,遠超硬件不到40%的水平,堪稱現金奶牛。然而,最近一位聯邦法官在裁決中批評蘋果無視其禁令,拒絕允許應用開發者繞開應用商店的高額抽成,并寫道:“庫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歐盟監管機構也要求蘋果在海外作出類似整改,全球其他監管機構或許會效仿。
此外,美國各州和聯邦議員正醞釀立法,要求蘋果為應用商店引入年齡驗證機制。盡管此舉對蘋果營收的具體影響尚不明朗,但可能會減少青少年用戶的消費,也讓家長更有能力全面限制孩子對智能手機的使用。
與此同時,負責審理谷歌反壟斷案的法官可能會要求谷歌停止向蘋果支付每年約200億美元的Safari默認搜索引擎費用,這對蘋果來說幾乎是純利潤。
當然,所有這些問題在庫克最重要的“杰作”——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盡管特朗普一再施壓,蘋果實際上難以將iPhone生產線徹底遷出中國。雖然公司正將更多整機組裝業務轉移到印度,但許多核心零部件依然來自中國。
這種策略為蘋果帶來了一定的靈活性,使其能夠利用兩國產品的關稅差異優化成本。
不過,特朗普想要的“美國制造”iPhone注定價格高昂。如果真的實現,售價可能超過三千美元,恐怕難有市場。
庫克或許會通過將其他產品的生產線遷回美國來向特朗普示好。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上周五表示,政府希望蘋果能在美國生產更多芯片,這無疑為蘋果在iPhone生產問題上留出了回旋空間。
蘋果此前已宣布將在得克薩斯州生產人工智能服務器,但特朗普顯然還不滿足。庫克近期頻繁與白宮溝通,并在上周前往白宮,會晤相關人士,似乎正在為下一輪“妥協方案”展開談判。(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