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董兆瑞)5月18日,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第三站(北京·昌平)暨環昌平國際公路自行車挑戰賽在昌平開幕,2000余名專業騎行運動員及騎行愛好者在昌平生態山水與歷史文化資源展開激烈角逐。
記者了解到,本次比賽從5月15日起共計4天,前期比賽中,男子、女子個人計時賽及混合團體計時賽在流村鎮展開角逐。5月18日最后一個比賽日迎來高潮,賽事路線最長達到181.1公里,男子、女子及大眾個人賽的參賽者們以昌平南邵文化廣場為起點,沿賽道展開鏖戰。線路橫跨昌平8個鎮街,途經朝辛路、水庫東路、赤昌路、懷長路、望百路、桃下路等路段,串聯起水岸風光、林蔭隧道、山花梯田與果香田園,堪稱“昌平全域文旅的流動展廊”。
隨著騎行賽事影響力逐漸升溫,昌平區在賽事服務上也逐級提升。“本次比賽在以往騎行賽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調整優化,例如此次賽事在專業比賽的基礎上,首次增加了大眾組,更好地營造全民參與氛圍。”賽事總監湯學忠說,“比賽期間實施了全路段封路,并特別開放日常封閉的十三陵水庫路段,讓一壩與二壩形成串聯。平時難得一見的水庫全景完整展現,參賽運動員可感受‘全封閉+全湖景’的雙重極致騎行體驗。”
湯學忠是地道老昌平人,也曾是北京乃至中國自行車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公路自行車賽場上獲得100公里團體冠軍和180公里個人冠軍。“在線路的設計上,這次比賽與1990年北京亞運會180公里公路自行車賽的賽道幾近相同,除了部分路段的改道重修,線路重合率高達95%以上,能夠讓參賽者們體驗亞運會的同款賽道。”
據了解,昌平區60%的面積是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8.7%,是舉辦自行車賽事的理想區域。作為北京奧運會鐵人三項賽和亞運會自行車賽的舉辦地,昌平區建成了全國首座國際標準自行車賽場,投用了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孕育了中國首位亞運會自行車“雙冠王”,形成了千里綠道系統和深厚的騎行文化。
昌平區副區長馬春秀介紹,近年來,昌平區提出建設“北京騎行示范區”的戰略目標,通過“道路友好、設施友好、產業友好、文化友好、服務友好”的系統建設,將騎行融入城市發展脈絡。目前,昌平區已經規劃建設1449公里的騎行道,其中包括449.6公里綠道、216.3公里濱水道、783公里公路自行車道。同時,昌平區還規劃建設“333”騎行驛站體系,即3個旗艦驛站、30個專業驛站、300個共享驛站,截至目前已掛牌141家騎行驛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