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三周年,這年國慶再北京天安門舉行了慶?;顒?。
9月30日晚,來自全國的各界人士出席國慶典禮的人參加了當天舉行的國慶宴會,時任水利部部長的傅作義也出席了宴會,而跟在他身后的是當年參加荊江分洪工程的特等勞模,一共有十人。
圖|辛志英|
當年,荊江分洪工程完成后,總計有200個單位獲得模范單位,1.2萬人獲得英雄模范,而獲得特等勞模的僅有20人,而被選為出席當年國慶觀禮的,也就僅有十人。
在宴會開始之前,傅作義特意將這十名特等勞模安排在最前面坐下,并且交代他們:
“各位是毛主席請來的貴賓,得坐在顯眼位置。”
不僅如此,傅作義還特意叮囑女勞模代表辛志英,要她和另外一位女同志一起代表他們這桌給毛主席敬酒。
盡管是作為特等勞模出席國慶宴會,但辛志英當年也就只有19歲,面對這樣的場景,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后來還是傅作義帶著她們走到毛主席面前。
辛志英端著酒杯對毛主席說:
“祝愿毛主席身體棒棒的,希望咱們國家越來越興旺。”
毛主席此時顯得很高興,還特意致謝,只是看著眼前的辛志英不免有些疑惑,他轉頭問了傅作義一句:
“這位小同志,是男孩還是女孩???”
一句話,令辛志英鬧了個滿臉通紅,還是旁邊傅作義介紹:
“是個女孩子,她是荊江分洪工程的代表,來給主席敬酒的?!?br/>
毛主席回過頭,贊許的說:
“不錯,不錯?,F在是新社會了,男女沒啥區別。能把家鄉的水患治理好,給老百姓辦事,都是好樣的!”
也正因為有毛主席鼓勵的話,辛志英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在她后來的歲月里,仍然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時至今日,她的精神依然鼓舞著很多人。
荊江分洪工程
荊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就規劃好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
荊江是屬于長江中游的一段,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磯。在過去歷史上,荊江河段是屬于長江流域水患最嚴重的區域,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之稱。
在中國近代,荊江水患最嚴重當屬1931年,那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湖北、湖南兩省均遭漫灌,根據當時專家估計,如果不治理的話,像1931年這樣大的水患,每隔15年就要發生一次。
荊江水患之所以頻仍,主要原因在于當地地勢平坦、河道彎曲,致使大量泥沙沉積河底,荊江水位逐年抬高高,水流不暢,而上游的洪水則常與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相遇,而荊江的容量又不足以安全承泄這一洪水量。每當汛期來臨時,荊江水位常高于堤外地面10多米,形成安全隱患。
新中國成立以后,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李先念就提出過當地興修水利的緊迫性,但因為要統籌規劃,因此在頭些年里,每到汛期,湖北各級領導干部便組織民眾修堤搶險工作??蛇@種方法是治標不治本。
時任水利部部長在視察荊江后,提出應該從根本上治理荊江水患的問題,還指出了關鍵問題:
“荊江容量不能安全承泄川江最大洪水來量,應測勘研究分洪蓄洪方案,并推進準備工作。”
圖|荊江分洪工程舊照
1950年2月,水利部成立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為水利部的流域管理機構,負責在長江流域和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區域內行使水行政管理。
根據對荊江的調查綜合各方面意見,同年8月,長江水利委員正式給出了《荊江分洪工程初步意見》。
同年國慶節,毛主席、周總理在中南海聽取了時任代理中南局書記鄧子恢的匯報,認真研究了荊江分洪工程的方案。不過因為要統籌規劃,中央最初對方案進行了細致研究,認為要研究荊江分洪工程,就不能搞本位主義。
當時,湖北對于荊江分洪工程十分支持,但湖南方面則有些顧慮,為此,周總理還特意授意中南局,要中南局召集湖南、湖北兩省的干部開會,統一做說服工作
不過即便如此,在1951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在做荊江分洪工程前期工作時,湖南常德專署還專門給毛主席寫信告狀,聲稱長江水利委員會損害了洞庭湖地區群眾的利益。
1952年2月20日,周恩來又親自召集水利部相關人員及兩湖人員來京參加荊江分洪工程會議,提出在在分洪區南端黃山頭處修建虎渡河攔河節制閘的方案,并規定1952年不擬分洪,如迫不得已要分洪,必須由中南軍政委員會報請政務院批準。
方案敲定后,荊江分洪工程于同年啟動,中南軍政委員會迅速成立荊江分洪委員會,以李先念為主任委員,唐天際、劉斐為副主任委員,并成立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部,唐天際為總指揮、李先念為總政委。
荊江邊上的“女英雄”
1952年3月,荊江分洪工程敲定后,要在當年汛期來臨之前完成,這個難度并不是一般大。
不過在那個年代,人民群眾對修建荊江分洪工程的情緒很高,短時間內參加工程的工人、農民就達到了20多萬,加上抽調參加工程的十萬解放軍,總人數達三十萬人。
僅75天,荊江分洪工程就趕在汛期前順利完工,比原定計劃還快了半個月。
1952年6月22日,荊江分洪工程完工后兩天,總指揮部在沙市隆重召開了慶功大會,并在會上表彰了200個模范單位和1.2萬名英雄模范。
當時,辛志英還作為勞模代表,與李先念、唐天際等首長同坐在主席臺上,并在事后與各位首長合影留念。
辛志英也就此成為荊江邊上的“女英雄”,哪怕時隔幾十年,當地百姓在提起她來仍然是津津樂道。
辛志英自己是荊江人,從小就對當地的水患門清,在她的記憶里,幾乎隔不了多長時間,荊江兩岸的百姓就要受一次水患襲擾,以至于每次水患一來,家里的人都想著,要不要搬離這里算了。
可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更為關鍵的是,辛志英一家作為窮苦人家,一旦離開了土生土長的故地,那是完全活不了的。
1952年春,當國家要修荊江分洪工程的消息傳來時,辛志英十分高興,她挨家挨戶的上門去,報告這一好消息:
“毛主席要帶咱們動手治水啦!”
辛志英本就是松滋縣米積臺鎮的婦女委員,在她的動員下,婦女委員會有20多人都參加了荊江分洪工程,被分配在荊江分洪工程南閘工地——公安黃山頭,主要負責碎石、搬石。
不過,即便是辛志英再不怕吃苦,但與男同志相比,先天的劣勢擺在那里,婦女同志力氣再大,也大不過男同志,碎石、搬石對她們來說,難度還是太大了些。
但辛志英并不怕吃苦,在她的安排下,20多個婦女同志按照力氣大小,分工合作碎石、搬石,辛志英還發明創造了“鷂子翻身碎石法”,即將多角形的大石塊尖角朝下,平面朝上,形如鷂子,再運錘猛打。
辛志英采取新辦法,碎石的效率大大提升。
當時,工地上平均每人每天碎石也只有0.2方,但用了辛志英的辦法后,即便是平素力氣比較小的人,每天碎石平均也能達到1方,辛志英還創造了一個記錄,即一天就碎石1.38立方米。
松滋縣縣長饒民太把辛志英發明的辦法推廣開,效率大大提升。
1952年5月,荊江分洪工程進入收尾階段,當時工程指揮部搞了“紅五月”勞動大比拼,工地上后來成立了83個互助小組,加班加點的干,最后愣是提前兩天,就完成了16420方的任務。
任務完成后,辛志英與另外九名同志一同領取了一面榮譽旗。
在采石工作完成以后,辛志英又馬不停蹄的投入到攔河筑壩的工程中,除了干活不惜力外,還為攔河筑壩工程提了不少意見,這其中大多數都被采納。
工程還未完工,指揮部就授予了辛志英“筑壩能手”的紅旗,并獎勵了她兩頭耕牛,一套農具。
這是辛志英在工程任務期間,領取到的第二面榮譽旗。
1952年6月20日,荊江分洪工程圓滿完工,辛志英與另外19人獲得了“全國特等勞?!钡姆Q號。
同年9月,辛志英作為荊江分洪工程的勞模受邀到北京出席國慶觀禮,并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黨中央領導人親切接見。
應該指出的是,荊江分洪工程工地上,涌現出不止一個辛志英。
比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松滋縣縣長饒民太,當時饒民太率領的民工承擔虎渡河攔河壩的重任,在最后關頭填補缺口時,不料遇到大雨,加上桃汛的關系,使得河水水面上漲,填補缺口遇到重大困難。
在這個關鍵時候,饒民太親自乘船運石與下游的捆枕隊配合,在冒著被洪水沖跑的情況下,牢牢地撐住,極大的保證了封堵缺口的完成。
饒民太、辛志英等都是新中國首批“特等勞動模范”。
“荊江鐵女”
1953年7月,辛志英光榮入黨,并出任米積臺鎮龍臺村黨支部書記。
辛志英后來陸續擔任副鄉長、縣委委員、常委、革委會副主任、地委委員、省委委員、省婦聯副主任,并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后,辛志英便成為當地有名的勞模代表,不僅僅是因為她參與了荊江分洪工程,更是在后來歲月里,積極為家鄉生產建設出力。
辛志英任龍臺大隊黨支部書記期間,當地漬澇災害嚴重,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她不辭勞苦深入田頭調查,并提出解決方案,前后歷時數年,終于解決了問題。
1970年,松滋遭遇罕見暴雨,滋到沙市的公路,直接就被淹沒了,大同垸(當地人為了抵御水患修建的堤垸)水患最重,一下子淹沒了幾萬畝田地。可大澇過后就是大旱,第二年松滋縣便撞上罕見的大旱,那一年全年老百姓平均收入只有50元。
辛志英決心改變大同垸水旱頻仍的境況,于是找到縣委書記商量,提出在全區修建大型的電力灌溉站,從江里取水,過濾干凈后直接用來澆地。
盡管當地很支持辛志英的建議,可因為連續兩年自然災害,縣財政根本拿不出錢來修建這些工程,只好對辛志英碩:
“你的主意挺合我們縣委的心意。但問題是,這兩年老是受災,縣里的錢袋子早癟了,這么大一筆錢,咱上哪兒去弄呢?”
為了推動當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辛志英直接闖到了省政府,找到了時任湖北省副省長的夏世厚。
一見辛志英風塵仆仆的跑過來,夏世厚也吃了一驚,后來聽她說明來意以后,也表態支持她,但同時提出要求:
“縣里那邊,我可以給撥錢,但得分幾回給,還得有個明細的計劃,這樣我才能點頭同意?!?br/>
辛志英幾乎是立刻投入到工程之中,后來成功從省里獲得了下撥的款項,有了這筆錢以后,松滋立刻展開工程建設。
為了工程順利,辛志英幾乎是沒日沒夜的泡在工地上,有時還親自干活,一如年輕時不惜力,但這樣一來,也導致她身體狀況出現很大問題。
一次在工地上,辛志英突然大出血暈倒,被周圍的人緊急送到醫院治療,這時人們才發現,其實她早已經重病,只是不自知而已。
醫院雖然要求辛志英至少要休息半年,但她自己卻惦記著工程,只在床上當了10天,就又投入到工程當中。
副省長夏世厚后來視察工地,也被辛志英的精神打動:
“你依然保持著當年修建荊江分洪閘時的那股子干勁,我代表人民向你致謝!”
1975年1月,辛志英作為四屆人大代表出席了北京的人大代表會,在人大預備會議期間,辛志英就被點名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時任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通知她時,她還一臉的不可置信:
“這真的是我?!?br/>
趙辛初贊許的表示:
“沒錯,你給家鄉治了二十年水,從來都沒抱怨過。你這幾年的辛苦付出,中央的好多領導可都是看在心里的?!?br/>
辛志英晚年退休后,仍然致力于當地水利工程建設,在2019年12月榮獲第四屆“最美松滋人”榮譽稱號。
2020年2月24日,辛志英因腦梗、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享年87歲,按照其生前遺愿以及國家規定,喪事一切從簡。
2025年初,一座辛志英的雕像被運送至米積臺社區辛志英勞模紀念廣場的東側,使得人們一下子又想起來,半個多世紀以前,那個19歲明眸皓齒的少女,在荊江分洪工地上,用手中的錘子一錘一錘的砸石頭的身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