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的硝煙常常彌漫,而武器的威力往往在關鍵時刻決定著戰爭的走向。中越戰爭中,中國加農炮的兇猛表現,給越軍留下了深刻的恐懼印記。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因經濟負擔過重從越南撤軍,越南卻大肆渲染自己是打敗美國的 “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與中國產生爭端時,越南內心極度膨脹。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之前,越軍普遍認為解放軍并非不可戰勝。當時中國剛經歷特殊歷史風波,解放軍部隊建設處于低潮期,步兵師大多在 6000 到 7000 人左右,師級別為乙種。而越軍與美國對仗二十多年,擁有眾多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還從蘇聯與中國獲得大量軍事物資,軍力雄厚。許多越軍精銳部隊甚至叫囂著 “去友誼關吃早餐,去南寧過春節”。
越軍為即將到來的戰役進行了大量軍事部署,尤其是老街、高平與涼山這三處軍事要地派出重兵。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三個地方深處密林,海拔差異大,易守難攻,越軍自信滿滿地認為憑借地理優勢和軍事裝備能夠阻擋解放軍的攻勢。
然而,戰爭真正打響后,越軍的自信被迅速擊碎。他們原本以為解放軍還停留在步兵集體沖鋒的時代,卻沒想到解放軍在二十多年沒有參與戰爭的情況下,軍事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其中炮兵的應用最為明顯。這源于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見識過美軍火力覆蓋的威力,回國后大力建設各部隊炮兵。每個師配備的炮兵團都是尖子兵,對炮擊的應用早已得心應手。
歷史上,在二戰的蘇德戰場上,蘇聯的炮兵同樣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聯炮兵以強大的火力阻擊德軍,為保衛城市立下汗馬功勞。這也證明了在戰爭中,炮兵的合理運用能夠改變戰場局勢。
1979 年 2 月中旬,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許世友作為東線司令員,負責對涼山、高平的越軍發起進攻,指揮 12 萬兵力,其中炮兵團就有 13 個,大口徑火炮 1000 多門,單人可攜帶的火箭筒以及無后坐力炮更是達到 2500 多座。解放軍部署如此多的炮兵團,目的是檢驗炮兵部隊的實戰能力,驗證 “火力覆蓋” 思想的可行性。
2 月 19 日,解放軍掃除高平外圍陣地上的越軍后,對高平市區發起猛烈攻擊。越軍面對解放軍的炮火,企圖利用 “坑道戰術” 對抗,但他們沒想到,解放軍在這方面堪稱他們的 “老師”。面對高平越軍堅固的防御工事,解放軍直接讓炮兵攜帶野戰加農炮抵近作戰,在距離越軍碉堡 200 米的地方架起加農炮,把大炮當槍使用,用強悍的火力將越軍防線炸毀。越軍被解放軍的炮火炸得暈頭轉向,僅僅兩天時間,高平就被解放軍攻克。在打掃戰場時,發現越軍軍官的日記,上面記滿了對這場戰爭的恐懼。
中國加農炮在中越戰爭中的兇猛表現,讓世界再次見識到中國軍隊的強大實力和卓越的軍事智慧。它不僅是一種武器,更是中國軍人保衛國家、捍衛和平的有力象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