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開源辦公軟件,很多人可能會想到StarOffice、OpenOffice這些“老前輩”。
它們曾是微軟Office的“頭號勁敵”,主打免費開源,試圖用白嫖策略撬動商業軟件的壟斷地位。
但時代總愛開玩笑——StarOffice被Sun Microsystems收購后逐漸沉寂,OpenOffice在甲骨文手中躺平,最終被Apache基金會接手,成了“博物館級”產品。
而就在大家以為開源辦公軟件要涼涼時,LibreOffice突然殺出重圍,成了開源陣營的“新晉頂流”。
它甚至被人稱為“能取代金山WPS和微軟Office”的辦公神器,這讓人不禁好奇,真的有這么強?國產辦公軟件就沒有能媲美的嗎?
LibreOffice的前世今生
2010年,一群不服輸的開發者從OpenOffice源代碼中“硬生生”分叉出LibreOffice,宣稱要“打造真正的自由辦公套件”。
起初,這波操作被看作“異想天開”——畢竟OpenOffice都快涼了,誰會去折騰它的“克隆版”?
但LibreOffice愣是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從3.3到5.0的版本躍遷,功能越來越豐富,兼容性也越來越強,甚至能完美打開Word文檔,讓微軟都忍不住發推“嘲諷”:“你們是不是偷看了我們的源代碼?”
到了2016年,LibreOffice已經穩坐開源辦公軟件頭把交椅。它不僅免費、跨平臺(Windows、Mac、Linux全通吃),還支持從表格到演示文稿的全套功能。
更狠的是,它直接對標WPS和微軟Office,聲稱“用開源精神打掉商業軟件的高墻”。
不過,這種“挑釁”也引發爭議——畢竟,開源軟件的“免費”優勢在云服務和AI崛起的今天,真的還能打嗎?
開源三強,哪家最好用?
要說開源辦公軟件界的“三巨頭”,OpenOffice、LibreOffice和OnlyOffice必須擁有姓名。
OpenOffice就像個“老干部”,功能穩定但更新緩慢;LibreOffice則是“技術宅”,功能全面但界面有點“硬核”;OnlyOffice則主打“云端協同”,用Web端操作吸引年輕用戶。
三者對比,LibreOffice的優勢顯而易見:它不僅兼容性更強(連.docx都能完美打開),還支持更多格式(ODF、PDF、HTML等),甚至能通過插件擴展功能。
但問題也很明顯——它的用戶界面像90年代的老式電腦,操作邏輯對新手不友好,啟動速度還比不上WPS。
相比之下,OnlyOffice雖然功能少點,但云端協同體驗更流暢,適合遠程辦公場景。而OpenOffice……對不起,它現在連官網都快成“404博物館”了。
但麻煩的是,想搞定這些集成,你得會寫代碼
再看WPS和微軟Office,直接給現成的,交錢就能用,但有人嫌貴又煩廣告。這就跟自己做飯和點外賣似的,各有各的喜好。
國產辦公軟件出現一匹黑馬
正當開源軟件在“功能堆砌”上內卷時,國產云表平臺突然殺出重圍。
它主打一個“無需編程,人人可用”,用“畫表格+拖拽配置”就能搭建定制化系統。
比如,你想做個進銷存管理系統?不用找程序員,打開它,畫個表格,設置權限和流程,半小時搞定。
更絕的是,它的“一次開發,多端應用”特性讓它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神器——PC端搭建完,手機、平板、數字大屏自動適配,連工控機都能用。
這種“低門檻+高靈活度”的組合拳,直接打穿了傳統辦公軟件的“技術壁壘”。
小結
從OpenOffice到LibreOffice,再到無代碼平臺的崛起,辦公軟件的進化史就像一場“從工具到生態”的蛻變。
或許未來的王者,既不是“功能最全”的,也不是“最便宜”的,而是最懂用戶需求的那個。
最后,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評論區見。
文|胖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