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 央視新聞“房屋在地震中不倒,才是真正的生命防線。”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日,由其團隊研發的“隔震支座”技術因顯著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獲聯合國減災署高度評價,稱其為“全球抗震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唐山余震催生科研決心?
1976年,周福霖參與唐山大地震災后調查期間,親歷6.9級強余震險境。“同事被甩飛、房門變形無法開啟,我以為生命將終結于那12秒。”他回憶道。盡管房屋未倒塌,但廢墟中幸存者的一句質問——“你們搞科學的,為何地震一來房全塌了?”令他立下誓言:“余生定要造出震不垮的房屋!”
從油氈布到“隔震支座”:靈感源于災難?
在唐山調研中,兩棟因底部鋪設油氈防潮層而滑移避災的“樓堅強”啟發了周福霖。經多年攻關,團隊研發出“橡膠隔震支座”——通過在建筑底部增設柔性隔離層,使房屋可水平滑動削弱地震波沖擊。1993年,國內首棟應用該技術的建筑落成,迄今歷經多次強震仍完好無損。聯合國報告指出,該技術將建筑抗震性能提升至傳統結構的4-8倍。
百年試驗驗證技術可靠性?
為驗證隔震支座長期穩定性,周福霖團隊自2000年啟動一項跨越世紀的試驗,計劃持續百年。試驗模擬支座在極端壓力、溫濕變化下的老化過程,每階段數據由專人交接記錄。“即使我看不到結果,但百年后人們會確信,這是地震中的‘安全島’。”周福霖強調。
技術應用挽救百萬生命?
目前,我國超1.3萬棟重要建筑(如醫院、學校)已采用隔震技術,云南、四川等地震高發區覆蓋率超60%。2024年甘肅6.2級地震中,隔震建筑內儀器僅記錄到輕微晃動,室內物品未傾倒,印證了技術的有效性。周福霖表示:“未來目標是讓隔震技術惠及普通民居,筑牢生命防線。”
綜合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社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