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李白國際學校執行校長王道明、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常務校長阿拉伊別克·沙姆希耶夫、安徽懷遠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楊斌在李白國際學校(中國區)辦事處簽署了“3+3聯合培養”項目備忘錄。
本次合作以“3+3聯合培養”“絲綢之路青年科學家工作室”等創新機制為核心,旨在為中亞-中國區域經濟帶輸送復合型國際化人才。三方院校基于促進跨文化學術交流、共享教育資源、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共同愿望,經友好協商簽署了一份意義深遠的教育合作備忘錄,標志著三方院校在職業教育貫通、產學研協同創新領域邁出里程碑式步伐。
合作亮點:貫通職教與高教壁壘
“3+3”人才培養模式:項目實施對象為具有初中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專業為金融學、法律、翻譯學(俄語方向)、計算機軟件與自動化系統,學制為三年。加入該項目的學生將在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注冊高中學籍,在中國國內經過三年課程學習,獲得由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頒發的相關專業College畢業證書,之后直接就讀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相應專業的本科二年級,再經三年學習,可獲得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
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三方聯合發起成立“絲綢之路青年科學家工作室”,推動跨境電商、能源科技等領域的校企聯合研發。
資源互惠:搭建數字教育共同體
課程共享: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上線《吉爾吉斯斯坦研究》數字課程,李白國際學校提供國際教材庫,安徽懷遠職業技術學校輸出職業培訓視頻資源,形成覆蓋語言文化、專業技術的一體化數字平臺。
實習就業聯動:李白國際學校與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協調,為安徽懷遠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提供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央企、民企企業海外分支機構的實習機會,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實踐平臺。
機制保障:長效協作框架確立
為保障合作的順利實施,三方成立聯合協調委員會,每年舉行線上及線下會議,監督合作和預算進展。同時,成立工作組來實施具體項目,確保各項合作任務得到有效落實。
結語:融入區域教育合作新格局
此次三方備忘錄的簽署,是落實首屆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通過的《烏魯木齊宣言》和2025年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倡議的具體實踐。
這兩大會議明確提出:
機制化合作:建立教育部長對話機制與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
數字化轉型:共建數字教育資源庫,探索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職業教育標準化;
人才貫通培養:推廣“3+3”聯合培養模式,支持中職-本科-碩士銜接路徑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李白國際學校、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和安徽懷遠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首次實現了“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企業實踐”三方聯動,其“語言文化夏令營+暑期學校+聯合科研”的多元路徑,正契合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提出的“教育賦能產業鏈升級”目標。正如吉爾吉斯斯坦教育與科學部副部長肯季爾巴耶娃曾在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中強調:“中亞需要更多像魯班工坊、絲路工坊的實體化項目。”此次備忘錄正是這一愿景的鮮活注腳。
圖/文:鄧小虎 編輯:星星 責編:岳峰 新疆我的家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