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全國總決賽頒獎活動在湖南長沙舉行。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23級本科生俞文迪斬獲成長賽道高教組金獎?。
他的職業規劃為何能打動評委和心選團?答案藏在這場跨越兩年的蛻變中。原來,他在求職時投出了597份簡歷,均石沉大海,他在拒絕中尋找答案。
俞文迪很早就開始了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思考。初入華理,他滿懷熱情地投遞了數十份英語類相關實習簡歷,卻接連收到婉拒郵件。每次打開郵箱看到“感謝投遞”的模板回復,都讓他懷疑自己最初的選擇。
后來,他的第一份實習是在久游網,本地化總監的一句話令他印象深刻:當你翻譯妖怪時,不是在尋找對應詞,而是在西方玩家腦海中重建一個東方奇幻世界。這句話讓他領悟到:優秀的翻譯,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為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架設理解的橋梁。由此,他明晰自身的職業方向,也確認了翻譯崗位在AI浪潮下的不可替代性。
國賽的完美呈現,源自無數日夜的反復錘煉和精益求精。為了參加大賽,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在這182個日夜中,俞文迪的演講稿經過了34次推翻重來的反復打磨,PPT也修改了近50次。
這182天,不只是一場比賽的籌備,更是一次職業認知的重塑與自我成長的見證。從對崗位的初步認知,到最終確立“技術突圍中的語言擺渡人”的職業定位,每一天都在打破認知邊界。在反復打磨講稿的同時,他也在不斷拓寬自己的專業視野——他在理工科相關企業的實習中領悟科技翻譯的靈活性表達;在自媒體運營中分析用戶需求,培養用戶思維;在跨文化項目中體會語言背后的文明對話。
182天,從迷茫到堅定,他逐步找到了外語人在科技時代的獨特價值,這份蛻變遠比金獎本身更珍貴。
俞文迪始終堅信實踐是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徑。通過在途虎養車和財知星的運營實踐,他系統掌握了企業運作模式,夯實了商務基礎能力。在網易陰陽師項目中,他參與50余條文化梗的本地化改造,做到了既保留東方韻味又符合西方認知習慣。在電力協會實習期間,他運用“技術參數+文化注釋”的雙軌翻譯模式,使專業內容兼具準確性與可理解性。這些實踐讓他形成了“專業為基、文化為魂”的翻譯理念,也讓他更加深刻理解了,新時代外語人需要肩負起“讓世界理解中國,讓中國對話世界”的時代使命。
“獲獎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俞文迪說道:“感謝學院對我們的培養。在當今時代,單純的語言轉換會被淘汰,但融合技術和人文的翻譯永遠稀缺,就像我的職業目標所言,我們要做‘技術突圍中的語言擺渡人’。”
他坦言這次備賽過程的淬煉讓他成長很多:“真正的職業規劃,不是盲目追逐風口,而是像榕樹一樣——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外語專業就是‘根’,時代素養就是‘葉’。找到專業根基和時代需求的完美契合點就是職業規劃的終極意義。”
原標題:《華理本科生獲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成長賽道金獎》
欄目編輯:王蕾 圖片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