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富人和窮人,連吃飯的味道都有種姓制。
這個重視靈魂,不在乎現實的國度,在現實世界里,卻如此涇渭分明。
我去印度的第一天就拉肚子。首先去的還是比較現代干凈的加爾各答。據說,拉肚子是老外到印度的必修課。
以前在原始森林、沙漠戈壁等不毛之地時,都沒拉肚子,我腸胃功能還算不錯。但到印度還是沒能逃掉這個必修課。
去一個地方,通常會去經營很多年,當地人常去的餐館吃飯。當地人長期去,說明是經過市場多次博弈后的餐飲店,這里往往隱藏著美味。但印度是個例外。
這里不管是餐飲店,還是路邊攤,做飯的手和吃飯的手都是黑乎乎的。我親眼看見街邊攤販前,一位中年人用黑手擦完鼻涕后,握著舊報紙裹成的盒子,另一只手往盒子里抓滿大街都有的油炸球球。他就是攤販的主人,攤販前圍著顧客,排著隊來買炸球球。買到的顧客也用黑乎乎的手,拿著炸球球就往嘴里塞,香碰碰的吃起來。看得出,他們的腸胃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
記得《摔跤吧,爸爸》里也出現了這種炸球球,只是如同我在 說的,印度電影里看不到垃圾,也看不到鼻涕,一切都很干凈,就像印度人眼里,自己的靈魂那樣干凈。而我實在吃不下,但又好奇這到底是什么美味。于是,去了一家稍微干凈點的店里,買了炸球球嘗了一口。很咸很普通。以前在香港的重慶森林,就是電影《重慶森林》里的重慶森林,有很多普通印度人聚集在那里,也有地道的印度點心賣,顏色很卡通很好看,味道很甜很普通。甜到發膩的那種甜,比中國和歐洲點心都要甜。吃一口下去,以為它把糖漿濃縮了20倍,能甜到寒毛都豎起來。
受不了這些小吃,我又去了食客扎堆的咖喱飯店。咖喱顏色五彩斑斕,紅的,黃的,綠的,里面都是素菜。旁邊是烤雞或者炸雞攤位,雞在印度算是廉價肉類了,在大眾聚集的地方,葷菜就是雞肉的代名詞。普通人平時只吃素菜,是因為佛系的原因嗎?當然不是,他們除了牛肉什么都吃,經濟原因讓他們不能天天吃肉,哪怕是便宜的雞肉。
如果只吃素菜,一頓飯大概也就三元人民幣,如果加上雞肉就要十元,普通人口袋里稍微有點積余就會買點烤雞、炸雞之類,陪著咖喱一起吃,大快朵頤。
我也嘗了一塊雞肉加咖喱,和炸球球、印度點心一樣,看上去好看,吃起來難吃,遠不如東南亞的印度餐廳。在印度市井里吃到的唯一美味,要算印度大米了,很長的米,炒來吃別有風味。
來印度一周后,終于到了首都新德里,算對印度美食有了全新認識。
在新德里有很多以外國人或印度富人為目標受眾的餐廳。我去吃了一家生意很火的黃油雞飯,黃油和咖喱燴在一起,加烤雞腿。和之前路邊攤吃的完全不同,咖喱的味道非常濃郁,加上黃油則更加渾厚,欲罷不能,米飯依舊是長米飯,但吃起來更加香軟。結賬70多人民幣,那是我吃過的最美味印度菜。
后來又去吃了一家講究的羊排店,依然美味。連這里的印度點心都沒那么甜膩。清淡而優雅。
關鍵是,我到新德里后,就不拉肚子了。
原來,在印度,美味和衛生,與餐廳檔次成正比。這和其他國家都不同,就拿中國來說,蒼蠅館子里有很多美味,因為囊中羞澀的人,沒有審美細胞的人,味覺不會差。那么,要在市井中開店生存,裝修可以馬虎,但味道不能差。檔次可以不高,但食材和做食材的手要干凈。因此,反而會看到很多開著奔馳林肯的人去知名蒼蠅館子排隊。
在東南亞、日韓,歐美,或多或少都有這一幕。只有印度例外。
這里的富人和窮人,連吃飯的味道都有種姓制。
這個重視靈魂,不在乎現實的國度,在現實世界里,卻如此涇渭分明。
而且,還只是普通市井與富人街區的對比,我當時還沒來到真正意義上的貧民窟。直到去了孟買,驚人的現實對比才達到高潮。
到孟買時,正好遇到一個時尚創意節。里面有很多文創,也有很多科創品,這種展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很普通,說它有多少創意談不上,但它的舉辦地緊挨著IT社區。來逛創意展的年輕人反而成了看點。那些年輕人衣著干凈清爽,簡單但時尚,就像在歐美看到的印度年輕人。和之前見到的印度人差別巨大。
節會的旁邊是咖啡廳,里面很多人襯衣別挺的敲打著蘋果筆記本,我偷偷晃了兩眼,里面全是英文,聊了兩句后,才知道這里消費的,大多是孟買的IT精英。他們習慣在咖啡店收發郵件,閱讀,休閑。除了膚色和眼球,和前幾天遇到的普通人完全不在一個時空。
在IT精英里,也有很多是印度的第三種姓,吠陀。甚至有最低種姓,賤民。印度雖然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但在觀念習俗中,比如婚姻等方面,種姓制還是有頑強的生命力,吠陀賤民等低種姓無法和婆羅門剎帝利等高種姓通婚。
不過對于IT精英,他們不生活在傳統印度種姓的磁場中。很多年入百萬人民幣以上的人,如果愿意,可以隨時移民。顯然,他們已經形成了新時代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只是,這種IT精英的百萬富翁,可以通過努力和智力獲得,不像傳統種姓,一生都在一成不變的階層和生活里,等著日出日落。
我在咖啡坐了一會兒,看到這里的人,不管是正裝還是便裝,都很時尚,他們也享受這種時尚。大多數郵件是和美國硅谷往來。
很多印度精英都有冥想的習慣,他們把這種習慣帶到了硅谷,搞得不管是印度人,還是歐美人,冥想已經成了硅谷的時尚。還出了不少關于冥想,正念的暢銷書。
由于硅谷的影響力,討論和練習冥想成了全球很多白領的時髦,就像瑜伽和仁波切是中國白領的時髦一樣。據說冥想對工作效率和身心體驗都很有效。我沒專門練過冥想,但明顯感受到,關注心靈是印度文化的精髓,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現實世界是多么天差地別。
離這家咖啡館不遠處,就是孟買最大的貧民窟。很多當地精英從來沒去過這個不遠處的貧民窟,卻經常去萬里之外的硅谷。那才是他們的世界。
作為旅行者,當然要去參觀貧民窟和貧民窟里舉世聞名的印度紅燈區,聽說紅燈區里很多中年婦女和悲慘故事。但我去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公開的紅燈區,當地人說,新上任的總理為了國際形象,正在掃黃。
掃得了黃,卻掃不了貧。貧民窟里不堪隨處可見,老鼠滿街跑,人們懶得搭理,早已習慣。惡臭味撲鼻而來,就在惡臭味中,十歲左右的小孩擺著地攤賣肉賣菜。這里小孩子干活已是常態,他們的臉上時常洋溢著老練的笑容。
我沒呆多久就準備離開,正好遇到幾條流浪狗對我汪汪直叫,我有些害怕,但旁人沒人朝我多看一眼,有的路人用眼神告訴我,沒事的。
我走出貧民窟時,果然,幾條狗就沒有再跟過來,也沒有再向我叫。我好像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歡迎轉發本文給你關心的他/她
傳遞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