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7年,中印邊境的桑多河谷再次發生嚴重沖突,一時之間,大批人馬集結,兩軍對峙,中印第二次大戰,即將打響。
然而,就在千鈞一發之際,中央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當年到底發生了什么呢?即將開戰為什么又會撤兵?這次問題不解決對我國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在視頻開始之前,請各位大人們一點三連關注支持下。要了解1987年的沖突事件,要從第一次中印戰爭說起。
段1
1962年的中印戰爭,雖然印度慘敗,但為了防止以后再次發生同樣事件,所以,中印雙方在我國的藏南地區劃定了非軍事區,并且我國同意不再對該地區實施管控,但同時印度也不能踏入,否則,我國將有權進行反擊。
當時,印度成為了我國的手下敗將,所以對這些條款當然是無條件答應,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再進行侵擾。
但是印度是一個記憶力非常不好的國家,在20年后又開始囂張起來。
因為,中印之戰后我國就陷入了艱難的外交環境,不僅美蘇都對印度表示支持,就連英國也開始向印度拋出橄欖枝,還不斷地進行軍事增援,并且在世界許多國家眼中,將中國視為侵略者。
有了這三大勢力支撐,和國際輿論的支持,印度人又忘記了上一次的慘痛代價,一直在我們的西藏南部為非作歹。
可能印度認為,當時的中國還處于落后階段,也沒有大國的支持,而他們不僅有美蘇兩大國做后盾,還有其他歐洲國家的軍事援助。
有了這些保障,自己就是軍事強國,再加上老美在背后的鼓吹,印度高層們又開始興風作浪,計劃要報當年之仇,并拿下藏南地區。
1986年,印度政府任命桑塔吉為部隊總司令,這個新司令不僅是一個野心家,也是一個妥妥的反中國派。
因此,在他上任后,就開啟了一系列的措施,企圖對我國進行侵擾。
他以軍事演習的名義,迅速向中印邊境集結部隊,這次不僅出動了陸軍,還有空軍。
他們很快就進入了旺敦市,另有5萬人馬則直接進入了藏南地區的非軍事區,這里曾是我國嚴厲警告過的地方,由此可見,他們不但沒有把我們國家的警告放在心上,反而野心膨脹要打敗我國。
面對印度的無視和挑釁,我軍一樣采取反制措施,他們在我國領土上設哨所,我們也在靠近印度的地方建上哨卡。這樣就形成了,兩國哨所交錯的混亂局面。
然而,這樣的形勢讓自負的印度認為我國根本無力進行反擊,反而加速了在中印邊界的軍事擴張。
到了1986年底,印軍逐漸變得肆無忌憚。
面對這種無恥行為,我們依舊是先禮而后武,希望能夠以和為貴,而印度卻在故技重施,以為這是我國懦弱的表現。
他們是忘記在1962年時,我國也是想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問題,真是只記吃咖喱,不記中國的板子。
還在老美的鼓動下,一點點對我國領土進行蠶食,但是當年印軍被我國打得狼狽逃竄時,美國又在哪里呢?看來我國又要教教他們如何長記性了。
在印軍的挑釁下,我國很快也開始增兵,并加大了巡邏力度。雖然印度很囂張,但是看到了我國的反應,還是有所收斂的,雖然小動作不斷,但是也不敢進一步行動。
段2
1987年3月冰雪開始消融,我國的邊境巡邏隊在第一次巡視時,突然發現印軍已經越過了中國邊境,在桑多洛河谷建造了哨卡。
這還不算,印軍還將事情越鬧越大,以致我國大軍壓境。
面對印度的侵犯,我國政府再次進行嚴厲警告,并且加強了對桑多洛河谷的警戒。
5月西藏邊防團組織了巡邏隊,計劃對整個邊境線進行一次地毯式排查,就是要看看沒有印軍活動。
當時負責桑多洛河谷的是西藏軍區的加強連,配有一個偵察班、重機槍排以及炮兵排,因為那里地勢險要,很容易發生沖突事件,所以由一位副團長帶隊,還有作戰參謀及一名副營長一起完成這次巡邏任務。
由于,大雪還沒有完全融化,車隊行駛比較緩慢,到了河谷已是傍晚,他們開始安營扎寨,為第二天做準備。
當一切安排妥當,大家都開始休息后,站崗的哨兵突然發現南端山口有火光,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誰會在這里生火呢?經過一番偵察,原來印軍一個連的兵力在那里修建工事,他們肯定是趁我國大雪封山,巡邏隊不能到達此地時,悄悄進來的。
大家都知道這場沖突已不可避免,但是晚上的河谷信號極其不好,根本無法與軍區取得聯系,由于情況緊急,副團長表示讓作戰參謀和副營長制定出對應措施。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副團長就帶領著巡邏隊向印軍逼近,并讓通信兵盡快與總部取得聯系。
巡邏隊剛在作戰地點占據有利地勢,就被對面的印軍發現了,雙方立即進入了備戰狀態。
副團長首先命令翻譯向對方喊話:這里已是西藏邊境核心,要求他們立刻撤出中國領地。
然而,印軍對我們連理都不理,于是副營長決定帶著翻譯和幾名士兵上前交涉,印軍見我們的態度有所緩和,反而更加蠻橫起來,印軍的機槍和大炮都已對準我軍陣地,此時才發現,原來他們的兵力遠遠要超過一個連。
這個時候交涉已完全不起作用,肯定是要打一仗了,就在副營長帶著戰士撤退的時候,一枚子彈射出,擊中了副營長,瞬間鮮血奔涌而出,幾名戰士快速將他轉移到安全地帶,然而在沖突結束撤回的路上,副營長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
印軍開了第一槍,還命中我國軍官,副團長一聲令下,機槍迫擊炮齊嗚,在重火力的掩護下,戰士們很快繞到了敵軍側方,雖然實力懸殊,但我們還是奪回了印軍侵占的領地。
惱羞成怒的印軍開始用火炮發起進攻,并派出一個連沖向我軍陣地,但此時的增援部隊還未趕到。
副團長命令每一位戰士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堅決不能讓印軍侵占我國領土。
在印軍發起進攻的那一刻,戰士們利用印軍修建的工事,展開殊死搏擊,幾乎是以一對十的局勢,將印軍擊垮,就在戰士們精疲力盡的時候,增援大部隊及時趕到,一舉擊退了進犯的印軍。
面對印軍的無恥行徑,還導致我國軍官犧牲,西藏軍區命令全線進入作戰準備,并第一時間向中央匯報。
而這一戰讓印度政府大為惱火,總司令桑塔吉更是怒不可遏,他本想利用大雪做掩護,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邊境腹地,沒想到這么快就失敗了。
極度的虛榮心讓他立即下達了作戰命令,將印度引以為榮的王牌軍調到桑多洛河山谷,準備向我國大舉進犯,并揚言要拿下藏南。
同時,我國也做好了反擊準備,在2個師已到達作戰地點后,后續有十萬大軍在邊境集結。
我軍計劃這次要讓印軍得到更沉重的打擊,讓他們好好長長記性,并且做好了要一舉解決藏南問題的準備。
然而,一切準備就緒后,而中央卻做出了撤軍的命令。雖然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軍令如山,必須執行。
段3
中印的緊張局勢引起了國際的關注,印度再次看到已進入作戰狀態的中國大軍后,開始有點心虛,20年前的場景又開始出現在印度高層的腦海里,最終印度的理智戰勝了虛榮。
面對中印的邊境對峙,巴基斯坦表示如果中印開戰,那他就向印巴邊境開火,牽扯印度的精力,而印度高層看到氣勢恢宏的中國大軍,也開始膽戰心驚。
此刻印度總理想起了蘇聯,并立即出發求助。
但當時的蘇聯也已是內憂外患,自顧不暇,看到印度的求援后,竟然勸說印度去和中國進行和談,很顯然蘇聯已經不再支持印度了,而此時中美也處在蜜月期,而且向印度釋放出信號,不要和中國進行軍事沖突。
由此可見,即便老美會在背后搞小動作,但也不至于幫著印度打仗,隨著國際形勢的扭轉,國際輿論顯然是向著中國一方,所謂風水輪流轉,這次印度的算盤顯然是又打錯了。
這些國家的表現,不得不讓印度三思而行,而高官們的糾結,也動搖了印度部隊的軍心,再三糾結中,最終做出取消進攻的命令,并在5月印度外長緊急訪問中國,表示不希望兩國關系繼續惡化,他們將撤回到印度境內。
為了防止印軍再次出爾反爾,我軍將大部隊撤回后,到8月才將最后兩個師撤回。
但這次沒有徹底解決邊境問題,會不會對以后產生影響?
顯然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印度這次向中國服軟,但是以后肯定還會再起爭端。
因為,印度從古代就是一個虛榮的國家,雖然他們被英國統治了100年,但是英國王室的輝煌,可一直在印度大地上閃耀,所以,長久以來的熏陶,讓他們以為自己也很厲害。
當年英國人大放厥詞時,印度人也在自以為是地認為,英國路線就是他們所要做的,而沒有對國際局勢和中國軍隊做一個正確的評估,后來加上老美和蘇聯的暗送秋波,讓印度開始飄了。
所以,在遭到一次挨打后,也沒有讓印度的虛榮心消失,而是在20年后再次挑起了戰爭。
所以,從長遠看1987年放棄收復是錯過了良機,當年,桑多河谷沖突引發的戰爭,在當時我國不僅有地理上的優勢,而且還得到了國際上的支持,可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因為能得到美蘇兩大國的同時認可,顯然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藏南問題時間越久,越不好解決。
特別是中國越來越強大,老美的遏制,日韓的打壓,加上歐洲國家都跟著老美胡作非為,所以大大增加了解決難度。
但是,就當時的環境來看,我國是讓印度逼得不得不開戰,其實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教訓印度,因為當時越南還在不停叫囂,以當時中國的實力來看,兩方同時開戰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
但如果真的遇到了主權問題,當然必須狠狠教訓印度,不過,這個關鍵時刻,印度卻首先退縮了,雖然保住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但同時也失去了收復藏南的最佳機會。
正所謂兩全很難齊美,保住經濟發展才是鄧公的上上策,因為只有中國強大了,外敵自不敢侵犯,領土問題早晚都會得到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