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5月18日,2025后谷咖啡·吉林市馬拉松在人民廣場鳴槍開跑。42.195公里的賽道串起“一江兩岸”的生態畫卷,3萬名跑者用腳步丈量北國江城的山水詩行。
7時30分,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共同為第一批出發跑者開槍發令。本屆賽事首次采用分槍發令起跑的方式,通過精準分區與錯峰發令,全方位提升賽事安全性與競技體驗。所有參賽選手依據報名項目及歷史成績,被科學劃分到6個集結區,分三槍出發。在第一槍出發的S、A、B區馬拉松選手起跑20分鐘后,C、D區半程馬拉松選手在7時50分第二槍出發。第三槍在8時15分為E區迷你跑選手鳴響。
德勝門,是吉馬賽道起點。這座古城門,見證古代將士出征,也預示著選手得勝凱旋。當發令槍響起,運動員奔跑的腳步便與吉林市的歷史文化共振。
當天正值國際博物館日,吉馬用賽道繪制出游覽“博物館之城”的動感地圖。這一路,可在迎恩門重踏康熙東巡的足跡,可賞訴說著民族抗爭的張作相官邸,可觀吉林滋養圣品的官參局博物館,可見滿漢文化交融的滿族博物館和吉林文廟,還有吉林建制博物館、張連山府邸等博物館和名勝古跡星羅棋布。跑者迎著西團山文化的古風,置身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伴著“京劇第二故鄉”的國韻金聲,暢行綠柳拂堤、碧水微瀾的松花江畔,踏過飛架南北、姿態各異的跨江大橋,在大江彎弓、輕轉慢徊的初夏美景中,感受日邁月征,江城煥盛。
整個城市為吉馬而動。自然景觀、人文古跡和盛情市民共同勾勒出北國江城熱情好客、激流勇進的品格。
本屆吉馬由中國田徑協會提供技術認證,市政府、省體育局主辦,市體育局、市體育總會承辦。賽事沿用經典的環松花江景觀賽道,設有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迷你跑(5公里)3個項目,除邀請世界排名前100的運動員參賽外,還有29位世界精英標牌運動員應邀參賽。
國內外高水平選手的參與,讓競爭格外激烈,也讓這段征程熱血沸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角逐,全馬男子組前三名接連沖線,肯尼亞選手埃茲拉·基普克特·塔努伊摘得桂冠,埃塞俄比亞選手巴雷·茲庫·阿瑟法和塔杜·阿巴特·德邁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全馬女子組冠軍由埃塞俄比亞選手阿菲拉·格費伊·伯哈摘得,同樣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切爾內特·米斯加諾·塔克勒和馬爾·迪巴巴·胡薩分別斬獲女子組第二名、第三名。參賽的中國選手排名中,前三位分別是男子組管油勝、王佳浩、王紅偉,女子組朱卿、黃菲、姚玉舟。
半馬男子組前三名全部是中國選手,他們分別是王明程、楊小權、周詩博。半馬女子組前三名也全部是中國選手,她們分別為唐曉芬、殷曉雨、李靜玨。
首屆吉馬即被中國田協評定為銅牌賽事,其后兩次被評定為中國田協金牌賽事、A1類賽事。第四屆吉馬被世界田聯認證為國際銅標賽事,其后晉級精英標牌賽事并蟬聯。
深耕七載,吉馬再度躍升。今年吉馬作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中國田協A1類認證賽事,以國際化的辦賽標準再寫新篇。除創新發令起跑環節外,本屆吉馬以創新技術賦能賽事,采用先進的“數字化賽事系統”,助力賽道的精準標繪與可視化作業,通過“3D實景數字賽道”,讓跑者能夠直觀了解賽道。全新升級的守望者系統4.0支持選手位置實時共享,讓跑者親友實時查看選手的賽道位置與賽程進展,打造“云陪跑”創新體驗。線上開辟人氣排行榜PK與互動宣言助力功能,線下開放守望者觀賽區,配備賽事直播大屏,將線上互動社區與線下守望者觀賽區聯動,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深度融入賽事氛圍。本屆吉馬還對完賽疏散流線作了提升,將馬拉松完賽通道增設至6條,半程馬拉松完賽通道增設至8條,讓所有完賽運動員在賽后也有舒心愉悅的感受。
賽場上,同樣作為“守望者”的,還有奔走在醫療保障點和比賽隊伍中的醫護人員,用熱情的態度、貼心的服務保障賽事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的志愿者,全力維護賽事治安秩序的公安及安保人員,奔走在賽事現場傳遞實時賽訊、記錄高光時刻的媒體工作者,用專業和陪伴助力更多人完成挑戰、實現夢想的官方配速員……各方人員的無私奉獻、暖心守護,成為吉馬精彩呈現的有力保障。
緊密結合馬拉松賽事,吉林市在賽前、賽中和賽后,策劃實施一系列文旅、體育、商貿活動,全方位展現“吉馬+”的獨特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