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呼和浩特市婦聯特別推出“最美家風潤青城”線上專欄,為您講述首府大地上那些溫暖人心的家庭故事。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這些“最美家庭”中
有孝老愛親的典范
有敬業奉獻的楷模
有熱心公益的先鋒
更有民族團結的榜樣
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善舉
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用日復一日的堅守付出
書寫著新時代的家庭風采
從今天起,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溫暖的家庭,感受親情的力量,汲取向上的能量。愿每個家庭都能在這些故事中找到共鳴,讓“最美”成為千家萬戶的共同追求,為建設幸福呼和浩特注入更多家庭力量!
孝心傳家二十載 三代同堂的溫暖密碼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府興社區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用二十載春秋書寫著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呂娜家庭以其特有的溫暖與堅韌,詮釋了“家和萬事興”的深刻內涵,成為社區居民交口稱贊的典范。
孝悌之光照亮家庭
呂娜夫婦始終秉持“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的樸素信念。公公患病十年間,夫妻倆默契分工,妻子每日精心烹制營養餐食,丈夫風雨無阻往返醫院送餐。即便寒冬深夜,總能看到呂娜端著熱湯穿梭于臥室與廚房的身影。婆婆遭遇意外骨折時,丈夫毅然擔起陪護重任,清晨七點的病房總飄來溫熱的早餐香氣,夜晚歸家時老人早已安睡在潔凈的床榻之上。這種超越血緣的孝道感動了病友,更讓年邁的奶奶贊不絕口:“這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在這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婆媳關系堪稱典范。呂娜像對待親生母親般照料婆婆的飲食起居,甚至將老人的衣物親手漿洗縫補。每當談及兒媳,婆婆眼中總是閃爍著淚光:“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娶了這么個好媳婦。”這份超越世俗的親情,讓整個家庭始終籠罩在暖陽之下。
相濡以沫共筑港灣
走進呂娜的家門,映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陳設。80平米的空間里,每一件家具都擺放得恰到好處,墻上掛著的全家福照片見證著歲月靜好。這對攜手走過二十載的夫妻,始終保持著初見時的珍視。丈夫常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用心經營的地方。”他們會在晨曦中共進早餐,在月光下交流心事,將柴米油鹽的日子過成了詩。
嚴慈相濟育棟梁
提及兒子的成長歷程,呂娜眼中既有驕傲又不乏感慨。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保家衛國的軍人,每一步都凝聚著父母的心血。當得知兒子夢想參軍時,夫妻倆既欣喜又忐忑。在送別時刻強忍淚水叮囑:“去了部隊要像個男子漢!”
兒子在軍營的成長令人振奮:從新兵連的懵懂少年到屢獲殊榮的標兵,背后是無數個揮汗如雨的日夜。每當視頻通話時,母親總是輕描淡寫地說家中一切都好,轉頭卻默默承受著對兒子的思念。這份深沉的母愛,化作激勵兒子奮勇向前的動力。如今,兒子的軍功章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這個家庭精神的豐碑。
這個看似平凡的家庭,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家庭美德的時代內涵。從晨昏定省的孝道傳承,到相濡以沫的情感維系,再到嚴慈相濟的教育智慧,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家是最小國”的真諦。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傳統美德的當代實踐,更感受到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的蓬勃生機。這樣的家庭,正是構筑社會和諧的基石,是每個人心中最美的風景線。
撰稿:呼和浩特市婦聯新媒體中心綜合整理
編輯:呼和浩特市婦聯新媒體中心
初審:李嘉宸
終審:李淑軍
聲明: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