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才華和生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鋪就了一條堅實的道路。然而,命運卻對他格外殘酷,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被暴徒無情地奪去了生命。
此事不僅讓他的家人陷入無盡的悲痛,也震動了整個國家,甚至連周恩來總理都為之震怒,摔碎了茶杯,下令徹查兇手;粟裕大將更是親自帶隊追捕。
從貧寒少年到航天先驅
1922年9月3日姚桐斌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普通的小鎮——黃土塘鎮。家里條件不好,父親靠擺攤賣點小貨維持生計,收入也就夠糊口,想供孩子讀書是件挺費勁的事兒。可姚桐斌從小就不是個服輸的人,腦子靈光,學習特別刻苦。
1934年,他小學畢業,成績好得讓校長都忍不住勸他爹無論如何得讓他繼續念書。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他硬是靠自己打零工、做家教,愣是考進了無錫縣立初級中學。
到了1937年,國內局勢越來越亂,姚桐斌一個人跑到了上海,進了私立成康中學和匯南中學讀高中。學費和生活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他又帶著幾個同學輾轉到了江西吉安,靠著國立13中學的貸款才讀完了高中。1941年,他高中畢業會考拿了江西省第一的好成績,一下子被七所大學錄取。
他挑了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的礦冶系,立志要“開發我國資源,實現孫中山先生的建國理想”。大學四年,他埋頭苦讀,1945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拿到工學士學位,之后進了國民政府經濟部礦冶研究所干助理研究員。
1946年,他考上了公費留學,1947年去了英國伯明翰大學讀研究生,專攻工業冶金。1951年,他拿到了工學博士學位,論文寫的是《液態金屬在鑄模中流動時的垂直運動研究》,在學術圈里挺有分量。之后,他又去了倫敦帝國學院皇家礦校拿了個冶金系文憑,1954年還應邀到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做研究員,專攻金屬液體理論。可以說,他在國外的這些年,學了一身真本事。
可姚桐斌不是那種留戀國外生活的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和一群留學生發了賀電,激動得不行。后來,他還組織了“中國科學者協會英國分會”和“中國留英學生總會”,當了學生總會主席,到處宣傳咱們國家的建設成就。這事兒惹得英國當局不高興,給他下了限期離境令。1953年,他轉到德國繼續研究,1956年在瑞士中國使館入了黨,1957年回國后正式成了共產主義者。
回國后,姚桐斌被分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干起,后來當上了主任,再后來成了材料研究所所長。他是我國導彈和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帶著團隊硬是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搞出了不少關鍵材料和技術。
1961年,他牽頭開了全國航天材料規劃會議,簽了好幾個協作項目,他定的那些預研課題,后來都用在了火箭和衛星發射上。他還寫了一本2.5萬字的《科研工作方法》,成了導彈研究院的指導書,新來的研究員都得讀。他常說科研得“為設計服務”,自己甘當配角,把全部精力都撲在國家事業上,還帶出了一堆年輕人,影響特別大。
姚桐斌學問高,人也實誠。他回國那會兒,國外的導師勸他留下,說國內條件差,可他就一句話:“國家需要我,我得回去。”就這樣,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帶著一身本事回到了咱們國家,把自己獻給了航天事業。
暴徒奪命,高層震怒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在北京的家里工作,突然一群暴徒闖了進來,把他拖到街頭一陣毒打。他頭部受了重傷,當場就不行了,年僅46歲。事發突然,鄰居們都沒反應過來,等人把他抬回家,已經救不下了。他的妻子彭潔清回來時,看到的就是丈夫冰冷的遺體和三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
消息傳出去,整個科研圈都炸了鍋。姚桐斌可是咱們國家的寶貝疙瘩,他的死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是對國家科研事業的巨大打擊。很快,這事兒報到了中南海。周恩來總理正在開會,秘書把情況一說,他臉色鐵青,手一抖,茶杯直接摔地上碎了。他當場拍桌子,要求必須徹查,把兇手揪出來嚴懲。
另一邊,粟裕大將也坐不住了。粟裕那時候身體已經不太好,可聽說這事,他二話不說帶著警衛排就去了現場。他親自指揮搜查,挨家挨戶問線索,想把兇手挖出來。可那時候現場已經亂成一團,兇手跑得無影無蹤,查起來難度特別大。盡管如此,粟裕還是下了死命令,決不能讓兇手逍遙法外。
兇手落網,身后榮耀
姚桐斌的妻子彭潔清是個硬氣的女人,丈夫沒了,她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還要四處奔走給丈夫討公道。她拿著丈夫的材料,一趟趟跑政府部門,嗓子喊啞了,手里的紙都磨得卷邊了,可那幾年局勢亂,案子一直沒進展。兇手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信。
到了1976年,國家開始撥亂反正。有人上門跟彭潔清說,中央很重視姚桐斌的案子,要重新查。她心里那根弦又緊了起來,默默等著好消息。1978年,她給中央寫了封信,要求追認丈夫為烈士。中央很快就批了,同年3月18日,北京開了追悼會,正式追認姚桐斌為革命烈士,好幾百人去了現場悼念他。
1979年,追查了十年的兇手終于落網了。主犯叫于某,還有幾個從犯,包括高某等人,都被抓了回來。法庭上,他們低著頭認罪,主犯被判了15年,從犯12年。看到這結果,彭潔清心里那口氣總算松了點。
正義來得晚了點,但總算是來了。1983年,姚桐斌的革命烈士證明書正式發下來,彭潔清捧著證書,眼淚止不住地流。1985年,他還拿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表彰他在科研上的貢獻。
1999年9月18日,國家搞了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頒獎大會,彭潔清代表丈夫去領了獎章。那一刻,全場掌聲響得震天,她看著手里的獎章,心里五味雜陳。姚桐斌的三個女兒也挺爭氣,大女兒姚微明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當教授,二女兒和三女兒學成回國,都進了航天系統干科研,把老爹的志向接了過去。
姚桐斌這輩子雖然短,可他留下的東西一點不少。他的《科研工作方法》到現在還有人讀,他的事跡也一直激勵著年輕人投身科學報國。如今我國航天事業這么牛,火箭上天、衛星滿天飛,哪能忘了姚桐斌這些先驅打下的底子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