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民生溫度,成都市持續深化“牽手‘福’蓉·雙百雙千”助殘行動。
在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成都市級五大專門協會聯合23個區(市)縣殘聯,在成都市殘聯、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指導下,以“牽手‘福’蓉·助愿成真”為主題發起殘疾人微心愿公益行動。
截至5月15日
通過“云端征集+精準認領”模式
累計實現547個微心愿全覆蓋
吸引100余家愛心企業
70余名愛心人士及志愿者參與
惠及視力、聽力言語、肢體
智力及精神障礙全類別群體
以“小切口”托舉起
殘疾人群體的“大幸福”
全域聯動
全城接力助愿成真
微心愿征集
4月7日,成都殘聯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您的微心愿,我們實現!成都市殘疾人微心愿公益行動招募開啟》,引起了各區(市)縣殘疾人朋友們的高度關注。為保障大家順利完成表單填寫,活動結合各類別殘疾人特點設立了專門報名端口,尤其針對視力殘疾人開發了無障礙版表單以便語音識別提交。同時開通微心愿報名咨詢熱線,方便殘疾人朋友了解如何正確報名填寫微心愿。
4月10日上午9點,線上報名正式開啟,市盲人協會、市聾人協會、市肢殘人協會、市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市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五大報名專區的線上表單瞬間爆滿,累計征集到殘疾人有效微心愿訴求547個。
微心愿篩選
市殘聯依托“微心愿數據庫”, 通過“全市統籌+區縣特色”微心愿認領模式,組織志愿者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多種方式高效完成了547名殘疾人信息核實與心愿確認工作。
創新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心愿提交、審核、認領全流程可追溯;建立“三不三優先”原則(即非合理需求不納入、超預算需求不硬撐、重復性需求不疊加;獨居殘疾人優先、低保家庭優先、未成年殘疾人優先),確保資源精準投放。
微心愿認領
在市殘聯、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指導下,各區(市)縣殘聯暨五大專門協會精心部署、迅速行動,梳理轄區內殘疾人微心愿清單,殘聯機關干部及親友、婦聯、醫院、學校、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紛紛加入認領殘疾人微心愿隊伍,為實現微心愿助力。
微心愿認領流程公開透明: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與受助殘疾人簽署《微心愿認領意向書》,贈送微心愿物資,受助殘疾人戶籍所在地殘聯為認領方頒發榮譽證書,確保殘疾人微心愿快速高效達成。
本次殘疾人微心愿分為醫療康復輔助、生活便利物資、學習文化用品、無障礙設備、文化娛樂用品五大類別。殘疾人朋友提交的微心愿也豐富多彩,不僅有學齡前兒童家庭康復工具包、人工耳蝸紐扣電池、助聽器耳模、便攜式血糖儀、語音電子血壓計等醫療康復輔助用品,還有小度智能音箱、乒乓球拍、天貓精靈智能屏等文化娛樂用品,打印機等學習用品以及部分生活用品,一些重度殘疾人朋友還申請了文化旅游的服務需求。
精準滴灌
區(市)縣創新實踐
個人微心愿·我幫你實現
郫都區率先通過集中認領活動向20余名殘疾人發放打印機、自行車、定位手表等微心愿愛心物資。成華區通過頒發榮譽證書、建立公益伙伴名錄等創新形式,吸引5家企事業單位加入助殘聯盟。武侯區創新推行“街道分單+一人一策”模式,將微心愿精準分解至11個街道形成特色服務,通過建立“24小時響應-72小時落地”機制和“基層創新轉化”制度,實現個性化需求匹配度達100%、認領率100%的雙效提升。龍泉驛區聯動4家愛心企業和愛心志愿者,48份心愿清單實現企業認領率100%。因殘疾人白天要工作,為方便殘疾人就近就便實現微心愿,金堂縣志愿者專門利用晚上的時間到殘疾人家庭入戶。
我幫你實現
集體微心愿·飛鏢場上見
青羊區有10余名殘疾人的微心愿是參加飛鏢比賽,為了幫助殘疾人朋友實現運動員夢想,青羊區聯合飛鏢協會創新開展殘疾人飛鏢比賽,不僅為殘疾人朋友圓夢,還幫助殘疾人實現了競技潛能開發與社交融合雙突破,助力殘疾人自信重塑與社會參與。
專場微心愿·公益在身邊
每個微小善舉都將匯聚成希望之光,照亮特殊群體的人生之路。四川大學MBA(研修)校友會、成都“蓉耀”助殘志愿者聯盟以愛為炬,20名愛心人士結對20名殘疾人朋友,認領微心愿清單,利用周末時間,上門入戶幫助殘疾人兌現微心愿,用行動詮釋大愛精神。
助殘日直擊·民生新答卷
5月16日,在“智AI成都·蓉光閃耀”成都市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活動主會場洛帶古鎮,四川冰藍咨詢、北京宜生無憂等企業為10名殘疾人精準兌現微心愿:視力障礙者獲贈索愛K歌套裝,用聲波傳遞藝術表達;肢體殘疾人憑羽毛球拍重啟運動熱情;智力障礙青年借助感官繪畫工具打開認知新視界;電熱毯、四件套等生活物資溫暖特殊家庭。
10個案例輻射全市547項需求,“精準對接、全鏈保障、長效服務”的助殘新范式和“部門統籌、企業賦能、全民參與”可持續助殘生態生動展現,為殘疾人社會融入與共同富裕注入滿滿的民生溫度。
心愿實現
很高興我的心愿被你看見
當善意泛起漣漪,我的世界便有了回響。
盲人曹先生在助殘志愿者陪同下走進都江堰景區,當聽到志愿者口述魚嘴分水堤的治水智慧時,他觸摸浪花聲音顫抖:“這水流聲讓我想起家鄉小河,原來失明后還能‘看’到山河壯闊。”
聽障人士李女士輕撫新收到的打印機,用手語比劃:“以前去打印店要反復寫字溝通,現在孩子的學習資料隨時能打印,作業再也不遲交了!”
重度肢體殘疾人王女士拿到蘇泊爾智能電飯鍋時,開心地對志愿者說:“我52歲了,有多少歲爸媽就照顧了多少年,太辛苦了。我的微心愿就是想給媽媽換個新的電飯煲,讓她開心”。
智力障礙少年陽陽借助感官繪畫工具完成首幅作品,輔導老師驚嘆:“色彩表達竟比語言更鮮活。”
自閉癥兒童小雨緊握志愿者贈送的天貓精靈智能屏,用斷續語句表達:“它…會唱歌…陪我說話…不孤單了”。
精神障礙者小張緊抱天貓精靈智能屏,斷斷續續卻堅定地說出:“想聽《明天會更好》……”
每個被點亮的心愿
都在訴說著這座城市
特有的溫情與包容
每個心愿,都值得被尊重
因為愛和希望,可以改變人生
多元參與
社會協同的成都解法
在這場全城接力的暖心行動中,微心愿已超越物質幫扶層面,成為社會文明建設的生動載體。成都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以‘小切口’推動‘大融合’,未來將深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技賦能’三位一體模式,讓殘疾人共享公園城市幸福成果”。
這座連續16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蓉城,正用制度創新打破助殘邊界,以科技溫度消弭能力鴻溝,讓“殘疾人友好型城市”從愿景照進現實,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都方案。
來源:成都殘聯
編輯:龍泉驛殘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