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親愛的朋友們,今年的5月29日,是中國計生協第27個“會員活動日”。在中國計生協“會員活動日”來臨之際,我們開啟了“我眼中的計生協”作品征集活動,今天進行第三期作品展示,一同去探尋大家與計生協的珍貴瞬間與動人故事,感受那份溫暖與力量。
有情歲月,讓愛無盡
——計生協為幸福保駕護航
有人說,計生協是個“小”單位,但是在我眼中,計生協卻做了很多大事。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鈞,“人民”就是一切,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自2020年底我來到計生協,以計生協工作者的身份接觸到許許多多計生特殊家庭,我深深感到計生協以“暖心家園”為陣地,給很多計生特殊家庭帶來物質上的幫扶和精神上的慰藉。
保定市計生協組織計生特殊家庭
開展“包粽子 迎端午 暖人心”活動
協會多年來用心、用力、用情做服務。新的一年要到了,協會為老人們獻上一場戲曲盛宴,并圍坐一桌一起吃“團圓”飯;端午節到了,協會提前準備好粽子葉、糯米、蜜棗、棉線,組織計生特殊家庭一起包粽子、吃粽子;重陽節到了,協會帶老人們看精彩的節目演出,共度佳節;春天,帶老人們戶外賞花;夏天帶老人們體驗采摘樂趣……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提升老人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保定市計生協組織計生特殊家庭
開展母親節插花活動
現在每每與老人們見面,他們總是熱情地和我們握手、擁抱,像對子女般關懷。還有幾個老人專門送來錦旗,上寫“不是親人勝親人,萬般呵護暖人心”。每當這時,我心里都萬分感慨,覺得自己的工作意義非凡,它不像是工作,更像是幫這些老人們樂觀生活的一劑良藥。
計生協早已褪去舊衣衫,換了新形象。協會的服務覆蓋生命全周期,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計生協工作者和會員、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更好地服務群眾,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為家庭幸福和諧保駕護航。
——河北省保定市
計生協工作者
龐晗
代碼之外,暖意成篇
在科研單位的辦公樓里,我每天面對的是密密麻麻的程序代碼和數據報表,但在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后,卻有著計生協最溫暖的故事。
小林是我們單位的一名技術骨干,也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她的孩子早產并被診斷為腦癱,這個消息擊碎了原本幸福的家庭,初為人母的喜悅被漫長的康復之路取代。
計生協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他們協助小林聯系專業醫療機構,尋找最適合孩子的康復方案;還定期為小林提供心理疏導和幫助。在計生協的牽線搭橋下,小林加入了一個由腦癱兒家庭組成的互助小組。在這里,她不再是獨自面對困難的“孤島”,與其他家長分享經驗、互相鼓勵,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在日常工作中,計生協還經常組織健康講座、親子活動、心理輔導課程……為大家搭建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
計生協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每一個家庭與社會的關愛。計生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服務群眾”的深刻內涵,關注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希望。那些在電腦屏幕前錄入的信息,那些反復核對的檔案,最終都化作了實實在在的關懷,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作為計生協工作的參與者,我深知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和計生協一起,用數據傳遞關懷,用行動守護幸福,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力量。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
采油二廠工藝研究所
計生協工作者
麻星慧
生命的刻度與溫度
又一年中國計生協“會員活動日”的到來,我的思緒飄回二十五年前那個蟬鳴聒噪的夏天。那時的鄉鎮計生辦,一間辦公室、兩張木桌、兩個文件柜承載著全鎮萬余人的檔案,我和主任提著裝滿各類表格的塑料袋,穿著雨鞋走在泥濘的道路上,詳細了解每個家庭的生育情況。
隨著時光的推移,一晃,時間來到2021年3月,當“江西衛惠保”的政策文件擺在桌面時,我觸摸到了新時代賦予計生協的溫度。這個突破傳統保障框架的惠民政策,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民生保障的新天地。
“江西衛惠保”的每一場宣傳推廣會,協會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回復群眾,把復雜的保險條款用方言轉化成鄉親們聽得懂的“治病錢”“救命金”。
當錦旗展開時,紅綢上“為愛吶喊暖人心 為民排憂辦實事”的金字刺痛了我的眼眶。那位肩關節置換患者的兒媳說:“年過七旬的婆婆,忍受劇痛,不愿意手術。如今,衛惠保不僅報銷了大部分醫療費用,而且非常方便快捷,讓全家回到了往昔的歡樂。”
二十五載春秋流轉,計生協的形象在我心中愈發清晰。它既是民生政策的解讀者,更是群眾冷暖的感知器。當暮色中的辦公室亮起燈火,我看到的不再是堆積如山的表格,而是萬家燈火里綻放的笑顏。這份認知的蛻變,恰如破繭之蝶,在時代的春風中舒展著為民服務的翅膀。
——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
計生協工作者
馮麗琴
以愛之名,編制生命的暖網
在每個家庭需要關懷的時刻,計生協總能帶來溫暖。我們不是超人,卻想以凡人之力守護生命的希望;我們沒有魔法,卻想用愛與責任編織起一張抵御風雨的網。我眼中的計生協,是萬家燈火中一盞不滅的燈,是平凡歲月里一束溫柔的光。
生命之初的守護者:從“孕育”到“新生”的全程護航
當準媽媽為產檢奔波時,魚臺縣王廟鎮計生協的“優生優育課堂”已備好孕期營養指南與新生兒護理手冊;當新手父母因育兒焦慮時,計生協“向日葵親子小屋”里傳來嬰兒的笑聲與早教老師的歌聲。計生協用行動詮釋著“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困境中的擺渡人:以暖心行動撫平生命褶皺
我們鎮上王阿姨的丈夫因病離世,獨子在外打工。直到我們計生協志愿者敲開她的門,在每個節日陪她包餃子、話家常,她的臉上才多了一絲笑容。如今,王阿姨成了王廟鎮呈祥社區“暖心家園”的編織課老師,用毛線針織出對生活的熱愛。
在計生協的幫扶檔案里,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為計生特殊家庭老人安裝“一鍵呼叫”設備,給留守兒童開設“兩點半課堂”,為計生困難家庭申請大病救助……我們把“雪中送炭”變成“細水長流”。
新時代的破局者:在變局中書寫“以人為本”的答卷
當生育政策調整,計生協迅速轉型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推動者。我們聯合企業打造“媽媽小屋”,讓職場哺乳期女性不再尷尬;在為民服務大廳開設全天候“銀齡課堂”,教老人用智能手機預約掛號、視頻通話;推出“家庭健康顧問”服務,為三高人群定制營養食譜。
永不熄滅的星火:扎根基層的“生命守望者”
在計生協的隊伍里,有退休醫生二十年如一日為村民義診,有年輕社工用漫畫科普生殖健康知識,更有無數志愿者默默整理著“計生家庭檔案”,記錄著每戶家庭的悲歡冷暖。我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腳步丈量著民生的溫度。
疫情期間,計生協為封控區的計生特殊家庭送去“愛心菜包”;暴雨洪災中,用皮劃艇轉移被困孕婦;鄉村振興路上,為留守婦女開設電商培訓課……這些零散的片段,拼湊出了基層最溫暖的民生圖景。
我眼中的計生協是用生命溫暖生命的“人間煙火”。我們要像一株株扎根大地的蒲公英一樣,將健康、希望與愛的種子播撒到每個角落,以不變的初心回應時代的命題。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
王廟鎮計生協工作者
王燕燕
在愛的微光里,我們彼此溫暖
我是一名縣區計生協的主要負責人。三年前,我第一次認識“暖心家園”項目,項目服務計生特殊家庭,陪伴他們走過生命中最寒冷的季節。起初,我以為自己只是組織活動的負責人,后來才發現,這份工作早已超越了職責本身。
記得第一次見到計生特殊家庭的李阿姨時,她坐在活動室的角落,那天,我們做手工插花,她顫抖著拿起一朵向日葵,我輕輕抱住她。自此,我去李阿姨家的次數漸漸多了起來,去陪她聊聊天,了解她近況。慢慢地,李阿姨的話越來越多,越來越愿意分享她的每一天。再后來,李阿姨成了“暖心家園”的常客,她開始放聲地笑,甚至主動教其他家庭做手工,更令人欣慰的是,她能夠幫助我們關懷新的計生特殊家庭。有一天,她拉著我的手說:“小趙姑娘,謝謝你。”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們給的不僅是陪伴,更是讓他們重新觸摸生活的勇氣。
組織“ 暖心家園 ”成員一起做燈籠、過元宵節
我們計生協的小伙伴還創建了“擁抱陽光·生育關懷”服務品牌,我們為每一個家庭建立了服務檔案,及時更新他們的需求,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實現小心愿。有人問我這份工作的意義,我想起李阿姨現在開的小花店,想起張姐熱氣騰騰的餃子,想起每次活動后那些微微挺直的背影......愛能讓裂縫里長出新的生命。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
計生協工作者
趙文晶
當一名“耕耘者”,
讓“向日葵”開滿山
在我眼中,計生協是扎根鄉土的育兒園丁,是用鄉音澆灌希望的播種人。作為翔安區計生協"向日葵親子小屋"工作者,我在鋤山村的石板路上走了三年,在各級計生協的大力支持下,終于讓科學育兒的春風吹進了深山。
家長帶著孩子們在“向日葵親子小屋”快樂玩耍
在這個村莊里,大多數幼兒由祖輩養育。記得第一次舉著宣傳冊入戶時,阿公們蹲在門檻上抽煙:“娃娃能跑能跳就行,整這些洋玩意干啥?”我們索性收起專業術語,用閩南俚語把育兒經編成“種田謠”——備孕是松土,胎教是施肥,早期教育就像給秧苗間苗。在古榕樹下擺開竹編篩子,教阿嬤們用黃豆練抓握;拿田間地頭的苦瓜、地瓜當認知教具。
在古厝檐下、田間地頭為阿公阿嫲講解育兒知識
最難忘的是楊阿嬤的轉變。起初她覺得“玩玩具不如學干活”,直到看見孫女在感統訓練后不再怕生。現在她能用藤條編出串珠架,驕傲地說:“帶娃和種菜一樣,光使蠻力不行。”這樣的星火漸成燎原之勢,曾經緊鎖的院門次第敞開,石板路上多了祖孫攜手上課的身影。
我們摸索出“三入”工作法:用鄉音入門、用土法入心、用示范入行。如今翔安區11個“向日葵親子小屋”通過“定點+流動”模式,把育兒課堂搬到古厝檐下、田間地頭。累計開展的上百場活動,有教阿公制作感官瓶的“百草課”,帶阿嬤跳親子操的“竹竿舞”,還有用紅磚教形狀認知的“古厝學堂”。
我愈發堅信:計生協既是新時代生育支持的踐行者,又是千家萬戶幸福密碼的傳遞者。未來,我們將繼續做山鄉育兒的“耕耘者”,讓更多“向日葵”綻放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讓科學的育兒觀像春茶一樣,在每片綠葉間舒展傳承。
——廈門市翔安區
計生協工作者
吳文增
溫暖與希望的傳遞者
我眼中的計生協,是永不熄滅的溫暖火炬,照亮萬千家庭的幸福之路;更是連接黨和群眾的堅固橋梁,一頭系著國家政策關懷,一頭牽著百姓生活期盼。
記得走訪計生困難家庭曾先生夫婦時,我們為老人送上生活物資,耐心講解幫扶政策,曾大叔眼眶泛紅,感激地說:“現在家庭遇到困難,政府沒有遺忘我們,讓我們在這溫暖的大家庭中,倍感幸福……”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計生協的每一次行動,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最生動的實踐。
在入戶訪視0-3歲發展障礙兒童家庭時,我們分發“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科普材料,現場指導科學育兒方法,并且聯動專家制定干預方案。三個月后回訪,家長欣喜分享孩子的點滴進步——改變即使微小,對家長來說卻是彌足珍貴,正是計生協點燃家庭希望的有力見證。
深入0-3歲嬰幼兒家庭開展入戶訪視服務
計生協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從社區里手把手教科學育兒的“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到廣場上將政策融入游戲的“優生優育進萬家”活動;從為獨居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到開展心理疏導,計生協用細致入微的服務,編織起一張溫暖的網,讓黨和政府的關懷浸潤千家萬戶。
舉辦“優生優育進萬家”活動,向群眾分發“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科普材料
計生協的工作雖平凡,卻以點點滴滴行動詮釋“民生無小事”。我將不忘使命,繼續傳遞溫暖和希望,讓幸福的光芒照亮每一戶家庭。
——廈門市同安區祥和街道
計生協工作者
張圓
快來為你心儀的作品投上寶貴的一票,每期投票時間為期一周。
下一期精彩作品正在路上,
您是否也有話想說?
本文來源:中國計生協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